在一些极端情况诸如战争中,经常能听到人道主义危机,日常中人们也会用“不人道”来形容某一些状况,可当仔细的去追问,究竟什么是人道主义的时候,却远没有这个词用起来那么轻易。
人道主义最早源自于古希腊,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掘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它所强调的,就是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经过文艺复兴,在启蒙时期,人道主义更是被具象为“自由”、“平等”、“博爱”。
在中文语境中,如果仔细的观察“人道”这个词,就可以很简单的将其进行拆分为人与道,道就是道路、方法进而是价值、信仰;而人就代表着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最基本的原则。
想要理解一个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它的反面。人道的反面,就是天道。人道以人为本,而天道则是相信在人之外,冥冥中有一种主宰的力量。这也恰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提出人道主义时所反对的——那种以神为尊,将神权放置于人权之上的行为。
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其关键并不在于某种做事的规则,而是在这背后所秉持的某种信仰。对于天道来说,隐含的信仰就是在世界上存在一种能够影响所有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强大,而且还有着某种超人的意志,人需要臣服在这种意志之下,不得反抗。
而人道主义则走向了天道的对立面,这个世界不存在某一种超越个体的意志,人有主宰自身的能力,不仅如此,人的行为可以被信赖,被尊重,因为人的本质中具备积极的力量,可以确保大多数人的选择可以让更多人变得更好,以至于让整个族群、整个人类持续向好。
实际上,人道主义预设了人向好的本质的存在,关于这一点,曾经说过“存在先于本质”的萨特,曾经写过一本书《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虽然在存在主义看来,人不具备某一种先验的本质,所有人的所谓的本质都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但萨特也认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即认可了人的成长是朝向更好的方向,而不是向恶而行。
虽然萨特也曾说过他人即地狱,但对人道主义的认可,本身已经颠覆了他自己的判断,他认定人类向好发展的这一点,本身成为了一种本质的预设,人的成长与发展,必然会进入到康德所说的,以人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那种“善”的一面。
归根结底,人始终无法对本质进行最终的判断,一切的探讨都是形而上的,只要落到实践当中,无论哪种主义,都不再是绝对的对错问题,而是一种信念,甚至是信仰的问题。人道主义的信仰,最终就会落实到法国大革命所总结出来的那三个振聋发聩的词——自由、平等、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