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因境内的绥芬河而得名,绥芬河在唐代称为"率宾水",这是汉字名,应该是来源于当时的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今天的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唐代还不叫满族,但语言应该有传承),不过"率宾"这个汉名取得真好,因为它来源于《诗经·小雅·北山》: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里率土之滨,用的是海滨的"滨",因为大陆的四周环海,到了大陆的尽头就是海滨,《尔雅》:"率,自也",所以"率土之滨"就是从大陆的海滨开始算起,即四海之内的意思。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普天之下,没有一处土地不是王道文明所化的;四海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是王道社会中的人。
到了梁朝代,周兴嗣编的《千字文》当中,这句被化用为: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意思是说:实行王道的政府要爱育人民,使四方各族的人民归服。无论远近都团结为一体,使得天下的人心归顺王道的教化。
相对于中原,虽然绥芬河在遥远的东北,但是绥芬河的境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到了唐代"率宾"这个名字就进入了我们的文化当中,很显然这既是宣示了文化主权,又寄托了文化上对她的美好祝愿。
"率宾水"到了金代则称为"苏滨水"、或者"恤品水",到了明代称为"速频江"、"恤品河",从清代开始称为"绥芬河"。"率滨、苏滨、恤品、速频"等名字,我们普通人都可以感受到,虽然汉字的写法变了,但是语音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名字从来没有改变过。
只是到了清代叫做"绥芬",我们乍一听,觉得似乎是改了名字。其实有语音学常识的人很容易就知道,这也是一音之转,"绥"字和"率、苏、恤"相似,这是一般人都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么"宾、品、频"(bin、pin)等怎么变成芬(fen)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