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瓜”之余,我们也可以思考这两个问题:目前主流的起名理论告诉我们,品牌/产品起名要方便读者辨认,以降低传播成本。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生僻字产品”?这些品牌又有哪些方法,部分抵消生僻字带来的传播力影响?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些“不讲武德”的产品/品牌名们背后的故事。
01、好好的产品,为啥要让人读不出来名字?中国独特而精深的汉字文化,让品牌们在取名时可以从文化宝库中挖掘出符合品牌定位又具有古雅寓意的名字。
这款引起“误会”的“蒟蒻可吸果冻”,便是为产品的原料赋予了典雅含义。
蒟蒻可吸果冻,是亲亲在今年推出的全新果冻产品。产品使用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减肥食材”魔芋为原料之一,主打低卡0脂概念,并从日本引进整套技术与生产线制成。上线至今,蒟蒻可吸果冻销量已经突破400万。
亲亲蒟蒻可吸果冻 图片来源:亲亲
而蒟蒻,正是魔芋的古名,并被后来被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一直沿用至今。日本国宝级文人村上春树,就非常喜爱蒟蒻做成的粉条。[1]如今在日本超市中随处可见的“蒟蒻果冻”,其实就是以魔芋为原料制成的果冻。
日本的蒟蒻果冻产品 图片来源:bxlac
而亲亲是最先将“蒟蒻”这一名字还原至中国国内的品牌之一。同时,由于这款蒟蒻果冻采用了从日本引进的技术与生产线,采用“蒟蒻可吸果冻”这个名字,别有一番“日系”意味。
如今,国内市场上以“蒟蒻”代表魔芋的产品,也开始逐渐变多,相信这个古雅又贴切的名字,会在未来被更多中国消费者熟知。
除了原料,品牌还可以用生僻字为产品生产工艺赋予典雅内涵。例如农夫山泉旗下咖啡品牌“炭仌”。
农夫山泉炭仌咖啡 图片来源:农夫山泉
“炭仌”咖啡的一大卖点,是其采用了低温冷萃工艺,在更低的温度下对咖啡进行萃取,可以使咖啡中的苦涩物质溶解度降低,从而降低咖啡的“苦涩”感,让口感更为柔和。
而“仌”字,正是对这一工艺贴切又古雅的表达。“仌”在古代同“冰”,《说文解字》中说:“仌,冻也。象水凝之形”。
许多古典诗词中的“冰”字,原本就写为“仌”,到后来才因为字体演变而写为我们熟悉的“冰”字。例如北宋文豪苏轼的名句“好睡慵开莫延迟,自怜冰脸不时宜”,根据龙榆生先生的考证,在早期版本中的“冰”就是写作“仌”,到元朝年间才被改为“冰”字。[2]
而海底捞旗下的面馆品牌“十八汆”,也是为其面食生产工艺找到了恰当的表达。“汆”,是一种烹饪方法。是将原料切配好后,在旺火上待水烧开,放入原料,水再开时加进调料制成。这种方式做出的菜肴,既能以防食物养分因高温烹调而流失,又能防止食物本身变老、变黄,保留食材原本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