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种危险特性——不耐高温:
在110℃时,逐渐分解:NH4NO3 —— NH3 HNO3 173KJ
在(170~190)℃时,会分解放出一氧化二氮:NH4NO3 —— N2O 2H2O 127KJ
在210℃时,分解加快,同时发生爆炸:NH4NO3 ——N2 0.5O2 2H2O 129KJ
在400℃以上时,发生爆炸:NH4NO3 ——0.75 N2 0.5NO2 2H2O 123KJ NH4NO3 2NO2 —— N2 2HNO3 H2O 231KJ
从这化学反应来看,基本上160度就开始分解了。这相当于见明火就着,而C4直接丢进火中也不会爆炸。
如不导出热分解产物,就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因其它系统局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而传爆。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或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爆炸事故。
除此之外,硝酸铵转化为气体时有膨胀作用,若膨胀的气体受到压力,压力愈大,反抗力也愈强,再配合适当成分的其他化学品,熔融的硝酸铵在铜、锌、锑、镍、镉、铅等金属粉末作用下,会转化成不稳定的亚硝酸铵而容易引起爆炸,所以可以配制成成极具威力的重型炸弹;在中和生成硝酸铵溶液时,甚至因氧化氮肥没有除尽,生成硝酸铵而发生爆炸的事例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
以30公斤装的肥料,可提炼出三至四倍的硝酸铵(Ammonium Nitrate),而一公斤的硝酸铵若放入压力制成炸弹,足以摧毁一个约60平方米的厨房,破坏力巨大。
正是由于这个特性,这种化肥曾经引发过一次超级大灾难。差点把美国的德克萨斯城给平了
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于美国得克萨斯城的货轮兰德坎普号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兰德坎普号附近的船员、消防队员连带上百围观群众被炸得粉碎,声波传到240公里以外;60公里外的休斯敦玻璃被震碎;蘑菇云高达600米,两架倒霉的观光飞机被冲击波“吹”掉了机翼后坠毁……
爆炸还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附近的化工厂爆炸。冲天的大火直插云霄,全城都能看见港口上升起的橙色浓烟。
这次爆炸令大约600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爆炸事故。
1995年4月19日,参加过海湾战争的前美军士兵蒂莫西·詹姆斯·麦克维,因疑似患有战争创伤综合征,用2300公斤硝酸铵化肥制成汽车炸弹,在俄克拉荷马城联邦政府大楼北面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