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王智 陈俊良 钟沁蕊 马晓洁 冯俊婷 席澜心
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人吴国昌的印象中,他很少见过有景点如中国酒文化城曾经那般火爆。
这座由茅台集团打造的酒文化博览馆的日常景象应是如此:自清晨时分就有人手握着身份证簇拥在大门口,等待九点开园。开门后,熙熙攘攘的人流跳过所有精心布置的展馆,径直涌向园区角落的茅台专卖店。
对大部分“游客”而言,手中60元的门票不过是用1499元的原单价购买两瓶茅台酒的入场券。而这样的收获,一出门就有“黄牛”每瓶加价1000元左右收购……茅台酒的这门生意成了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但眼下,中国酒文化城已变得平静。
贵州遵义仁怀茅台镇。本文图片均为 “记录中国”团队 摄
7月上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组成的“记录中国”特别报道团队从当地了解到,受疫情影响,该景点已暂停公开售票,其中的茅台酒专卖店也“谢客”多时。零星的通过预约的访客只能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展馆当中,从中品味茅台酒从这座同名小镇走向世界的神话。
据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从仁怀市的三产比例来看,以茅台酒为龙头的工业产值占了当地GDP的7成左右。而作为贵州的一个县级市,仁怀的GDP总量已超过了全省5个地州市,约占全省总量的1/13。此外,仁怀市2020年创造的570多亿元税收中,95%以上由茅台酒所贡献。
数据背后,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创造的财富密码,始终诱人。
往茅台镇的繁忙之路
7月上旬,在一班从上海飞往茅台机场的航线上,赵蔺宇还在对接之后的工作。作为茅台镇一家民营酒企的负责人,他从今年起开始在上海从事白酒销售,希望可以打开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市场。
赵蔺宇也是茅台本地人,从部队转业以后,他才进入到白酒行业。此次回家对他来说并非是探亲,而是要接待来自重庆的客户到他的酒厂观摩。几天后,他又会回到上海,继续他忙碌的“沪漂”生活。
这种往返,几乎是他生活的常态。他眼见每次都几乎满员的航班,感受着他的家乡被越来越多的人“光顾”。从仁怀市区往茅台镇的路持续下坡,他太熟悉这条路了,近年来也越发拥堵,车流的变化正是不少人慕名而来的印记。
贵州仁怀市茅台路
对于不熟悉白酒的人而言,“贵州茅台”不过是白酒品类中一种人尽皆知的高端品牌。
但实际上,著名的茅台集团只是茅台镇上的龙头,整个茅台镇究竟有多少家酒企,赵蔺宇和多位茅台镇酒企的负责人对“记录中国”团队不约而同说出了“3000多”的数字,这在他们看来,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市场广阔的重要标志。
官方给出的数据则更加“冷静”——到2020年,茅台镇辖区共有白酒企业(作坊)1202家,其中有证及规模企业233家、酿酒作坊969家;2020年投产502家,投产窖池19903口,实现产能15.9万升,带动解决3万余人就业问题,而茅台镇的常住人口也不过13万余人。
在这座酒香弥漫的小镇,哪怕是从茅台机场接客的出租车司机,都能介绍出“12987”的酱酒工艺、当地独特的酿酒环境、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等门道来。
茅台镇的酿酒工艺在当地确实可以说家喻户晓,该工艺要求极高:一年的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还要在此基础上,在陶坛里存放陈化三年。每一步都大有讲究,每一步对操作的精细度要求都极高,是以难以被机器替代。
茅台镇一家酒厂的酿酒车间内
例如发酵,酿酒工人必须在凌晨温度较低时,两两一组,把已经润湿过的高粱装入酒甑。这一步讲究“轻,松,薄,准,匀,平”,不然压不住蒸汽,酒的口感便会受到影响;再如发酵所用的大曲是以小麦为原料,经历40天的高温制曲,一年一度的端午踩曲,再到最后发酵所用的六个月以上陈曲。可见,茅台镇酱香酒酿造工艺之复杂。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酱香酒无添加的制造工艺。
浓香型、清香型白酒或多或少会在提取基酒后,以酒精和水进行勾兑。而酱香酒只采用七次蒸馏取出的基酒调配成最终的成酒,因此品味时“不上头、不烧心”,甚至被称为“养生酒”“健康酒”。
“一样要喝酒,为什么不喝对自己伤害小的呢。”在茅台镇荣和酒业任营销副总裁的王琳珺是从山东来茅台镇闯荡的外乡人,虽然不支持“养生酒”的说法,但她告诉“记录中国”团队,这依旧是酱酒工艺的一大卖点。
工艺特色带来的高成本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1550亿元,同比增长14%,占白酒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6%。
对于近年来持续的“酱酒热”,品酒师张青看得更加实际,他认为,茅台镇酱香酒的种种特点与其高企的售价最大的联系在于投资价值。“勾兑的浓香酒,放多少年都一样,而茅台酒越放越值钱。”他说。
公开资料显示,茅台酒的生产至少要封坛贮藏五年后才能销售,其余酒厂也要等待三年以上。随时间的增长,酱酒的味道会愈发独特。酒厂在调配新酒时也会加入少许陈年老酒来“定型”,保持酒品一贯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