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凛然的近义词成语,正气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16:38:14

一身正气,是中华文化经典中传承下来的一个汉语成语。

这一汉语成语,多用以指人的一身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它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心性观,又彰显为一种自信的人格观。

一身正气的思想灵魂是:

一个人的身正基于心正,正心方能正身。身中正气凛然,则威严不可侵犯。养吾一身浩然之气,便会襟怀坦荡,正气满乾坤。

在先哲看来,人身由精气构成,而全身充满着精气神。心以宰身,以志帅气,心正则身正,身正体现着精神之正气。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

一人之身,或是情欲、血气之身,或是载道、正气之身。

身有忿懥、恐惧、好乐和忧患之情,出自私蔽,必然不得其正。身有不正,方要修身,而诚意正心。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这里的“心不在焉”者,是心思不能主导其身,而任由人之血气、情气所操纵。

一个人,若能发挥心思的定向、主宰作用,让身以载道,以志帅气,端然正己,自然身修而气正,正气浩然。

正气凛然的近义词成语,正气的近义词和反义词(1)

人身:身之正气,缘于养心正身。

人身之正,系于“德润身”(《大学》),而“德润身”便是心做了身的主,使身以载道。

在先哲的思想中,心为身的主宰,而身为心的藏所。

汉语中,心以宰身的成语很多,比如“神清气正”便在于说:心神清正,则气血纯正。

“精神内守形骸而不越”(《文子·九守》),也说的是这个意思。

一人之身,充盈着气,包括血气。

一个人的身中,若是“血气滔荡而不休”,则必将是“精神驰骋而不守”,沉迷而不拔,驰迷而不返。

身中的血气滔荡,必导致心气外驰,情气邪作。

在早期儒家看来,心志为“气之帅”(《孟子·公孙丑上》),而气为“体之充”。

在志与气的关系上,志为主而气为次,“志壹则动气”;气也能反作用于心志,“气壹则动志”。

人要拥有一身正气,就得做到“持其志,无暴其气”。

人的“持其志”,是发挥心志的主导、主宰作用,以志帅气。

人心的“无暴其气”,是藉由心志节制血气,而使其“无暴”之弊害。

汉语中的“心正气和”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心正则气自和,而气和者身自为正。

概论“一身正气”的思想精髓,既是心做身之主,道德根于心而分定;又是修养工夫所致,养性、养心则身气自得其正。

人生养气的心性修为,主要在于诚意正心,和柔其气,以志帅气。

大丈夫的一身正气,主要体现为:

坚守道义原则,嫉恶如仇,笃志而一刻不失其贞操;慎独而身不离道,见得思义,甚至*身成仁,舍生取义。

正气凛然的近义词成语,正气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

人身:正气凛然,威严不可侵犯。

人之一身的正气是否充盈,既体现着价值观的差别,又体现了修养功夫的层次。

正气存于内心,则邪气不可滋生。

“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文子·符言》)

人的“行正气”,主要是“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而不系累于物。

心以理义为循,以志帅气,自然不为外物所诱惑、牵引。

“行邪气”者,是放任其情欲之私,而“推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奢侈无度,不顾后患。

一个人若能遵从理义之心志,而不放任私欲之情气,便能正气凛然。正气在身,自可形成不可侵犯的威严。

人的正气凛然,实是大义凛然。有大义,方有正气。心中有大义,则一身有正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滕文公下》)

心中有正义,身中有正气,便可坚守人间正道,伸张正义,维护正气,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成为正义的勇士,正气的化身。

一个人道义不离于身,便会在得志之时弘道济世,不畏任重道远;不得志之时,独行其道,诲人不倦,自得其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心中充满正义,身中盈满正气,自能不为富贵所惑淫,不为贫贱所改志,不为威武所屈服,堂堂正正,做个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的人。

正气凛然的近义词成语,正气的近义词和反义词(3)

人身:正气浩然,充塞天地之间。

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相交通,这是古人天人合一价值观的人生信仰。

对于人来说,非但天地之性“皆备于我”,而且天地正气也可盈满吾身。

人为天地立心,则天地之间有正气。

在人身上,心以集义,以志帅气,则有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公孙丑上》)

人身中的浩然之气,因其“至大至刚”,而能正气满乾坤。

浩然之气的“至大”,意味着无有限量,气势恢宏;浩然之气的“至刚”,意味着无有屈挠,坚不可摧。

人身的正气,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正能量,乃缘于一身之气“配义与道”,而为“集义所生”,正义与正气浑然一体。

气无非是道义之气,道义无非是气之道义。

对于人的心身来说,一旦是“行有不慊于心”,而心中必有愧怍,则气必萎缩自馁,丧失锐气、勇气和胆气。

在养吾“浩然之气”上,“集义”的修为工夫,实是以道义养心、养气。心无间于道义,则道义无间于气,则天地正气必塞吾身。

我的身上,一经有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自能呈现强大的感化力和渗透力,形成莫之能御的影响力和吸附力。

一身正气满乾坤,则宇宙便是吾之立心处,为天地立心。

正义,必有思想的光芒;正气,必有人格的力量。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一种伟大的思想学说,若成为人之信念,就会变为理论武器,改造人心,改变世界。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子张》)

孔子的伟大人格,是“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成为集大成之人。

生也光荣,死也可哀。

一个伟大的人格偶像,若成为人之信仰,便能发挥人性引领的作用,变为后世的典范,正气长存。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文化瑰宝,成语就是其一。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成语文化沙龙,旨在透过其表面涵义,而挖掘其内在精髓,以回归其本来精神和灵魂。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