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出自历史上有名的“濠梁之辩”。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的一次辩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自由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就不知道你快乐与否;你不是鱼,当然就不知道鱼快乐与否,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回到开始,你问我‘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那我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惠子顿时哑口无言。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也知道最后庄子是诡辩,是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答非所问。但这段辨论发人深省,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庄子。
生活中,人们常常说:我要做一只鸟,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我要做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我要做一朵花,自由的绽放……
其实我们怎么知道鸟是快乐的?鱼是自由自在的?我们也不知道花的世界。小的时候我们盼望着长大,以为长大就很快乐,长大后我们又害怕老去。
我们总是在渴求未来,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我们总是在追逐着没有的,我们总是在贪求更多的,我们总以为远处的风景才是最美。
我们总在“小我”的主观世界了悟万事万物的实相 ,生出了太多“我觉得”“我喜欢”“我知道”……。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我执”,我们对“我”有了一个深深的执念,然后不停地外求,在追逐中患得患失。
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人们在“小我”这个主观世界里兜兜转转,迷惑不解,心生烦恼。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看似庄子和惠子很简单的一句互怼,一句幽默的互诌,却让我们在笑过之后似乎又不只是一笑而过,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这句话的哲理,人生或许就会多一份通达。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实鱼快不快乐我们不知道,故不要羡慕鱼的生活,不要执着于这个“小我”生出的外相而不停地追逐。
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说:“心即理”。外面的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射,心变了,世界就变了,心里有阳光,生命皆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