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正举
注重教育的人文精神
周国平先生曾说:“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孩子考试升学,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被长期忽视了。而要想塑造人的灵魂,就必须注重教育的人文精神。
其实,无论是哪个学科,只要教育工作者愿意用心发现,都能在学科中找到人文精神。比如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深层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想。
像在讲授《最后的辉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社会,如何正确对待得失;在讲授《鲸》时,可以启发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可以挖掘针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在讲授唐宋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美、欣赏美。
除了文科教学,理科教学同样也可以融入人文精神。比如,数学和物理的理性探索体现的是一种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境界。在理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理性精神、怀疑与批判精神、探索与创新精神,同样也是把握住了人文精神的思想精髓。
注重艺术的熏陶
艺术,虽然是一门无法直接转换成生产力的学科,但当艺术达到了极致,也就成了“悟道”。
举个例子,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不仅是文学和书法作品,更是生命悟道之作。在兰亭集会时,王羲之有感而发,对生命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把这种思考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即要在山水自然之乐中忘怀生死,在隐逸游乐中获得生命逍遥。王羲之留下的这种对生命的感悟,才恰恰是这部艺术作品最宝贵之处。
遗憾的是,生活中很多教师、家长,都只看重艺术的“技”,忽略了艺术的“道”,或者把艺术培训直接等同于艺术教育。实际上,艺术教育并不一定需要培养出专业的艺术人才,而只是利用艺术的手段,让孩子在艺术中感知美、领悟道。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总而言之,教育具有谋生、谋智、谋道三层境界,而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谋生的功能,是让求学者有选择工作的权利,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谋智的功能,是让求学者升级认知,获得智识,在这个知识贬值的时代找到出路;
谋道的功能,是让求学者胸怀天下,志存高远,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唯有谋生、谋智、谋道三者结合,才能让身处时代中的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