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思林
《鹤唳华亭》第一集就是太子大雪天在殿外跪着,几乎要被冻死,但谁也不敢给皇帝谏言,唯有太子的舅舅武德候顾思林,穿上朝服内套铠甲面见皇帝,皇帝对自己这个大舅哥面子上出奇的关照,亲自扶住了他,不让他下跪,但皇帝的言语里满是刀光剑影,最后顾思林用外敌入侵边关为要挟,以自己“外放”去驻守边关防止敌人入侵为条件,获得了十几万边军的指挥权,还成功救下了太子,这算是外戚发挥作用的典型。那么历史上外戚政治的起源以及形成的条件有哪些?今天文史君带大家看一下
顾思林
一、外戚是一股势力外戚政治是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的。提到外戚干政,最出名的就是汉代,大家熟知的霍光、王莽、何进等等。这些外戚的共同特征就是以家族女性为核心,这些女性地位尊崇,要么是太后、皇后,最差也得是皇帝宠妃,这些女性的父亲或兄弟等有直系血缘的人,凭此女性地位而飘升,矗立于朝堂之上,称为外戚。以女性为核心,以女性的父兄的骨干就建立了基本骨架,凭此骨架向外延伸,动员门生、故旧、僚属加入自己阵营,拉起一伙人马,成为朝堂上一支新的派系即“戚党”,这就是外戚干政的基本要求。
戚党一旦建立,外则依靠党势主导朝廷,影响决策;内则依靠女性给君主吹枕边风,影响皇帝的想法。其结果就是轻之动朝廷, 重之震社稷。而此关系下,女性自己和父兄们是双赢状态。历史上常见的太后临朝就是在父兄们权势的帮助下实现的,而父兄则得到了位极人臣、把持朝政的好处。虽然各朝都防范外戚干政,但历史上外戚干政屡见不鲜。
顾思林
二、商周时期没有外戚干政上面说了外戚是一股势力,不是一两个人,在此前提下,我们看商周时代。
商周时代,礼法严密,等级森严,所以当时没有恋爱自由这一说,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中学课本不也说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按血缘建立等级秩序嘛。其时的政治我们可以认为是宗君合一(家族国家一体),《礼记·婚义》说 :“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也。”一语道破了当时婚姻的本质,为了俩家共同政治利益而合作,向上承继祭祀宗庙,下为了延续家族发展。完全利益的产物。
但奇怪的是出于政治利益建立的联盟却没有出现外戚干政!这是因为当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分封制下,诸侯王在自己封地里也能为非作歹,不需要去祸害中央,再说天子的封地也没比自己的大多少,去了中央自己还要矮天子一截,还不如在自己封地里称王称霸。而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更是抑制了外戚干政,世卿世禄下,官员世袭,权力固定,外戚没法发展自己的势力,不可能凭借家族女性成为皇后、太后,自己就一跃成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