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当空、月华如洗、
明月高悬、
月色如银、皎洁明亮、
明月朗照、
月光如水、
中秋之月、
月白风清、
月光如练、
月影婆娑、
素月初挂、冷艳如玉、
皎洁无瑕、冰清玉洁、
明月当空、
明如白玉、
明如明眸、月华满地、
月色如烟、
月影成殇、水墨痕、寒溢月影、月华洒照
咏月诗在中国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
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最经典的非苏轼的《水调歌头》莫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爱的象征,美好的象征。比如张若虚的《春花秋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四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暇没有任何污染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自然的纯洁对心灵的纯洁。比如李白《玉阶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