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主体不一定要是法律主体。
二、生产车间虽然不是法人,没有独立完整的经营活动,无法独立计算盈亏,因而不能独立核算,但是将其生产过程作为核算对象进行单独建账,单独记账、单独核算,便于内部考核。这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在很多企业都存在。
a)人员设置方面。兼于企业工序多,建议各车间分别设置自己的成本核算员,车间核算员在财务部的指导下应建立健全本车间及相关工序的核算台账,并在每月规定的时间内向公司财务部上报车间及工序成本报表和分析。
公司财务部负责公司总体的专业成本核算,并对车间核算员负有监督和检查、培训和指导的权利和义务。财务科应认真审查车间核算员上报的车间及工序成本报表和分析报表,以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和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为管理决策提供更详细、更有效的依据。财务部门要做好公司核算与车间核算的衔接工作,为细化专业核算做好准备。
b)组织相关人员对各车间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合理定价。定价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方案结果的成败的关键。因为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可以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车间之间责任转嫁,使每个车间都能作为单独的组织进行业绩评价,从而充分调节相应成本责任人的积极性,真正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相反,内部转移价格不合理,会直接导致成本控制失败,更达到不预期的结果。
c)做好成本分析。公司全面分析与车间重点分析,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应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成本分析的作用。每月定期组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由公司领导与财务人员(车间核算员)、车间负责人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
主要分析内容:
⑴、产品产量、利润的完成情况及影响原因;
⑵、以车间成本为基础,并结合预算对成本、费用进行重点分析;
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各车间每月至少应召开1次成本分析会,针对当前生产实际消耗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找出原料供应、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等影响成本的主要原因,为提出整改措施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