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与勤奋相关的古文:
- 《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匡衡勤学》:“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顾欢勤学》:“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其文,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时,诵《孝经》、《诗》、《论》。及长,遍览《五经》。于时江左始有玄学,欢剖析玄理,撰《三名书》,行于世。”
- 《昼夜苦学》:“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5.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