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青琰纪史
编辑丨青琰纪史
大众文化是一个充满着冲突的场所,国家的政治控制、市场的经济制约、大众的文化诉求与精英阶层的立场等都成为制约电影文化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的社会力量。
主流意识形态、精英意识形态与大众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对抗、妥协与协商,以争取自己的话语空间。
纵观郝杰导演的几部作品,《马背上的法庭》、《碧罗雪山》等以前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在主流意识形态与精英意识形态之间平衡的产物,很少考虑到大众、市场等层面,而到了《青春派》则主要呈现为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
挑战与狂欢: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精英意识形态几乎销声匿迹。该作品通过一个普通男孩的视角,讲述了高三学生在爱情与高考之间的迷茫与选择,伴随着爱与恨、期望与失落、反叛与回归,书写了一段人物成长的心灵史。
作为多元意识形态交织的场所,导演在电影中竭力平衡了各利益之间的关系,经过谈判、协商,各方都找到了自己的主体位置,并与之认同。因此,该作品才得到了上下一致的赞赏。
然而,电影中的多元意识形态只是一种“有限的多元”,各意识形态之间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关系,非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在不危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才得以存在。所以,虽然电影中呈现出一种叛逆的狂欢,不过那也只是一种“有限的狂欢”而已。
在这里,意识形态作为表象系统,是个体与其生存状态的一种想象性关系,能够使个体得到想象性的满足;同时,分析意识形态的缝合与断裂,也能够挖掘文本背后所深藏的心理动机,使我们对作品有更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