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陈诚
在陈诚等人看来,济南失利之后,整个山东地区就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块战略要地,大量的军队可以被抽调到其他战场,支援战事。对于国民党在东北的军队来说,山东的丢失无疑将会是一场噩梦,他们从此也失去了在失利状态下向关内撤退的通道。,只能等待被全歼的命运。
西柏坡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决定首先在东北进行决战,而当时的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的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如果能够顺利夺取东北,则十分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
图│蒋介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东北一直是重工业的基地,早在张作霖时期,东北就逐渐的发展工业,到了张学良时期,东北也有着自己的兵工厂,甚至还可以组装飞机,工业力量不容小觑。
到了日本人时期,肥沃的东北黑土地遍地是宝,不仅工业发达,还盛产主粮,一直是中国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也是有着“共和国长子”的光荣称号,肩负着全国的重工业生产重任。
图│1930年的大连
1948年9月12日,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东北*军开始攻打北宁路,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尚有三百多万,其中在一线作战的主力部队还有174万人,但是这些部队被分割在以沈阳、北平、西安、汉口、徐州为中心的五个战场上。
而在东北,战场上就有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的正规军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总兵力为55万人,这些部队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方,彼此互相孤立,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庞大力量。
图│1929年的沈阳城
在锦州之战前,我解放军还没有一场歼敌超过二十万人的大规模歼灭战,而同时发生的济南战役则是歼敌最多的一次。对于东北的顽敌,党中央决定要力求歼灭。只有掌握了东北,才能保证华东、华北的战场主动,也使得傅作义不敢轻举妄动。
否则,一旦将东北的几十万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有生力量放回关内,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候,国民党军就能从容的从徐州和华北一带调集援军,以百万之众从容的应对华野和中野,胜负难料。而中野在各*军中也一直是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支,兵力较少,武器装备也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