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
国庆阅兵
1952年10月1日
看点:公安部队和少数民族民兵
在1952年国庆阅兵中,受阅人员共11300人。其中,公安部队和少数民族民兵大队作为首次参加阅兵式和分列式的部队,成为本次阅兵最大的亮点。
从阅兵中可以看到,来自全国10多个民族的民兵组成的民兵方队穿着具有特色的农村便服,装备着新式的武器,象征着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全民性。
1953年10月1日,抗美援朝战争中凯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节归国观礼代表团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国庆阅兵
1953年10月1日
看点:“最可爱的人”胜利归来
1953年,我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入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阶段,稳步展开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同样是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
此次国庆阅兵中,抗美援朝战争中凯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节归国观礼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引人注目。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凯歌,1953年国庆阅兵,显示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和世界声望。
1954年10月1日,步兵在军乐声中列队经过天安门检阅台。
国庆阅兵
1954年10月1日
看点:军种齐全装备统一
1954年国庆阅兵,受阅人数共10384人。此次阅兵军种齐全,武器装备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所用武器装备由缴获的杂牌,换成型号、口径统一的苏联造,装备的基本统一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此次阅兵式是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受阅。从此,骑兵部队退出了国庆阅兵舞台,标志着我军实现由骡马化向机械化的转型发展。
1955年10月1日,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国庆阅兵
1955年10月1日
看点:实行军衔制后的首秀
1955年国庆阅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军衔制的实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正规化方面有了新发展。此次阅兵出现了将军领队,受阅官兵们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接受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