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式在大雨中进行。
国庆阅兵
1956年10月1日
看点:雨中阅兵显精神
1956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雨中受阅。受阅官兵的军装湿透,精神却越发饱满,踏着水花前进,显示出严整的军容、良好的姿态。
这次阅兵中,受阅部队乘坐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是一个亮点。遗憾的是,原定参加阅兵式的国产喷气式飞机因雨未能参加检阅,留下的影像资料也十分有限。
1957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国庆阅兵
1957年10月1日
看点:受阅人数少但外宾多
1957年国庆阅兵,中国自行生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歼击机首次受阅。此次受阅官兵共7064人,是新中国国庆阅兵受阅人数最少的一次,体现出中央军委“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军队建设要求。
这次阅兵的特别之处还有,国外来宾空前多。应邀来中国访问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观看了阅兵式。
1958年10月1日,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国庆阅兵
1958年10月1日
看点:女民兵方队首现身
1958年国庆阅兵,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官兵29个地面方队和6个飞行梯队,共7856人接受了检阅。此次阅兵首次出现首都民兵师和女民兵队伍。
195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民兵组织的形式,实行全民皆兵。因此,这年的国庆阅兵“战备气氛”也就显得特别浓。
1959年10月1日,等待接受检阅的国产“陆战之王”。
国庆阅兵
1959年10月1日
看点:国产“陆战之王”登场
1959年国庆阅兵中,在受阅的6种型号的火炮中,有5种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制造的59式主战坦克第一次接受检阅。“红旗牌”检阅车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式。
作为国庆1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受阅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表明中国国防工业由仿制进入了自行设计制造的崭新阶段。此次阅兵之后,基本按“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阅兵”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