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靠什么赢,上甘岭战役战史告诉我们什么

首页 > 军事 > 作者:YD1662022-12-03 10:47:08

当年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虽然连日酷战,艰难重重,但心里清楚,我们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们必须顶住,顶住就意味着胜利。”可见,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特殊的较量,我们拼靠意志、赢在精神。

今天,是上甘岭战役爆发67周年纪念日,我们从当年这支英雄部队的信念、标识、基因、内涵、高度等5个细节入手,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上甘岭战役的胜战密码。

“一条大河”的胜战信念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每当听到这首歌时,人们的思绪都情不自禁地回到了上甘岭的硝烟战场。

虽然这首歌是战后创作的经典,但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战场上处处洋溢着深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是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情况下,战士们也丝毫没有失去必胜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和激情,歌唱着伟大的祖国,想念着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和美丽山川。在异国的战场上,他们一想到祖国就遏止不住心中的感情,感到无比的骄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电影《上甘岭》里七连通讯员杨德才参加爆破时喊出的豪言壮语。故事的结尾,杨德才牺牲了,但他给祖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战场上的真人真事远比故事片感人:志愿军第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在10月14日的激战中冒敌炮火执行查线任务,他在连续负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把一个个断头接上,当查到最后一处断线时,随身带的电话线已用完,但为了战斗的胜利,他用嘴咬住一个线头,手拉住另一个线头,以自己的身体接通了线路(战时的磁石电话可以实现),保证了指挥畅通。战后,他被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二级英雄”称号。

电影《上甘岭》中那位在坑道里为重伤员深情歌唱的女卫生员——王兰,原型人物就是当年的上甘岭战斗英雄、二等功臣,原空降兵部队卫生处副处长——王清珍。

上甘岭战役靠什么赢,上甘岭战役战史告诉我们什么(5)

在上甘岭战役中,年仅17岁的女卫生员王清珍负责护理坑道中的20多名重伤员,她除了给伤员喂水、喂药,还要喂饭。有的重伤员全身裹着绷带,只露出鼻子和嘴巴,失去了自理能力,王清珍凭着对战友的深情,将饭先含在自己口里嚼碎,然后嘴对嘴给重伤员喂饭。一次,一位腹部中弹的志愿军排长从前线抬下来,救治期间怎么也排不出小便,导尿管插上也无济于事,王清珍只得用嘴含住导尿管吸,终于使尿排出来了。这位从未流过泪的刚强排长,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王清珍的手说:“好妹妹,我一辈子忘不了你呀!”

上甘岭战役靠什么赢,上甘岭战役战史告诉我们什么(6)

战争的残酷让战士们更加思念祖国亲人,王清珍扯起嗓子唱起了《翻身道情》《南泥湾》等革命歌曲。电影《上甘岭》的导演沙蒙正是从她的真实故事中受到启发,把她的形象搬上了荧幕,拍成电影《上甘岭》中的经典镜头。

鲁迅先生曾说“一个民族要屹立不倒,要看他的筋骨与脊梁”。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民的尊严和幸福必然建立在国家强大的根基之上。历史仍在延续,英雄终将被铭记。我们这个民族拥有如此优秀的儿女,我们这支军队才有如此不屈的脊梁!

大河仅仅就是大河、稻花也仅仅就是稻花么?正如共青团中央官微所言:“一首好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集体情绪最忠实的记录者”,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她蕴藏着我们最纯洁、最质朴、最浓烈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无法剥夺。

“381个弹孔”的胜战标识

上甘岭战役靠什么赢,上甘岭战役战史告诉我们什么(7)

“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内,有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它见证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

驻足在381个弹孔的战旗前,任思绪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952年10月14日凌晨的上甘岭:美、韩军以300门大炮、40余架飞机和120余辆坦克为掩护,派出7个营的兵力开始了波浪式的进攻。

上甘岭战役靠什么赢,上甘岭战役战史告诉我们什么(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