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流程示意图,滑模施工台账

首页 > 机械设备 > 作者:YD1662023-05-07 02:57:46

滑模施工流程示意图,滑模施工台账(1)


滑模施工技术创于20世纪初期,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引进使用,至70年代,配套液压滑模千斤顶和集中控制设备的研制成功,促进了滑模技术的革新,并逐步在全国得到推广。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建设的蓬勃发展,桥梁技术逐渐向高墩、大跨度、高性能混凝土等方向发展,液压滑模因其施工便捷、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桥梁建设单位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墩施工。落水洞大桥是厦蓉高速公路贵州境织金至纳雍段一重点控制性工程,大桥主跨为150米钢构桥,6#7#主墩为双支空心薄壁桥墩设计,6#主墩高55m,7#主墩高73m。空心薄壁桥墩尺寸为6.5mx2.8m,壁厚分别为1.0m和0.6m,墩柱最下和最上4米为实心段,墩柱间无系梁设计,织纳高速工期紧张,落水洞大桥对全线通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墩柱特采用液压滑模技术。

滑模施工浇筑混凝土相对于常规模板浇筑具有连续性好,进度快,质量好,材料消耗少等诸多优点,落水洞大桥由于工期紧张,主墩采用滑模浇筑施工方案。根据滑模施工特点,对该桥墩采用滑模施工,从承台上面开始起滑,滑模施工中,在墩身4个面外侧分别设置2根垂线,一共8根垂线,便于控制偏差,直至砼浇筑到墩顶标高后停滑。

根据该薄壁空心桥墩的结构设计,该滑模支撑设计为1mx1m桁架模块组合,材质采用75和50角铁制作,模板高1.25m,采用3mm钢板整体组合而成。

混凝土初次浇筑和模体的初次滑升,严格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第一次浇筑10cm厚,半骨料的混凝土或砂浆,接着按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浇筑第二层,厚度达到60~70cm时,开始滑升3~6cm,检查脱模混凝土凝固是否合适,第四层浇筑后滑升6cm,继续浇筑第五层又滑升12cm~15cm,第六层浇筑后滑升20cm,若无异常象,便可进行正常浇筑和滑升混凝30cm,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凝固时间不一样,爬升时间不一,试升时应将模板升起当混凝土出模后不塌落,又不被模板带起,用手指按压可见指痕,砂浆又不粘手指,方可爬升。

滑模的初次滑升要缓慢进行,并在此过程中,对液压装置,模板结构以及有关设施,在负载情况下,作全面检查,测量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常滑升。施工转入正常滑升时,应尽量保持连续作业,由专人观察脱模混凝土表面质量,以确定合适的滑升时间和滑升速度。正常日滑升3.5~4.5m左右。混凝土浇筑前应做混凝土固身凝固试验,控制其固身凝固时间3~4小时,初凝8~9小时。为保证混凝土顺利入模,要求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好,坍落度过14~16cm。脱模的混凝土面应无流淌和拉裂现象,手按有硬的感觉并能压出1mm左右的指印,能用抹子抹光。若脱模混凝土面平整,可不做抹光处理。如脱模混凝土面有缺陷,应立即进行混凝土表面修补,一般用抹子在混凝土表面用原浆压平。为使已脱模混凝土面具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发生裂缝,在修饰平台上设洒水管,或养护模,或养护剂对脱模混凝土面进行及时养护。

滑模施工顺序:混凝土浇筑→振捣→滑升→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滑模的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大致有:滑模体倾斜、滑模体平移、扭转、模体变形、混凝土表观缺陷、爬杆弯曲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千斤顶工作不同步,荷载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对称,纠编过急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把好质量关,加强观测检查工作,确保良好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纠偏是滑模施工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控制技术之一,每次浇筑之后滑模爬升,都需观测垂直度,由于中穿式千斤顶经常会出现夹片松动的现象,导致受力不均匀,在不知不觉中模板就会发生微妙偏移,纠偏必须及时,3~5个行程就需观测垂直度和千斤顶是否同步,超过2CM以后纠偏易导致模板变形,严重的最终难以纠正偏移,需拆除模板矫正。

最后的滑模拆除工作:

滑模浇筑混凝土滑升至设计位置后,将滑模滑空后,利用塔吊吊装绑扎牢固后,切割链接钢管。滑模体拆除注意事项:

1. 必须在现场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并预先制定安全措施。

2. 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带及安全帽。

3. 拆卸的模体部件要严格检查,捆绑牢固后起吊下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