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1.最小保护层厚度如下表所示:
2.上表需注意以下内容
a)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上表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b)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c)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公称直径.
d)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如配置钢筋网片)
e)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基础板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f)在严寒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中,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45时,梁、板,柱(不含外墙)保护层厚度应比上表增加5mm ;其他情况,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0-2010)有关条文的要求。
(三)双面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墙体应设置梅花型排列的拉结钢筋1.规范对此要求的目的:
双面配筋的钢筋混凝土顶、底板及墙板,为保证振动环境中钢筋与受压区混凝土共同工作,需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设置一定数量的拉结筋。
2.配置范围:
a)考虑到低抗力级别防空地下室卧置地基上底板若其截面设计由平时荷载控制,且其受拉钢筋配筋率小于本规范表4.11.7内规定的数值时,基本上已属于素混凝土工作范围,因此提出此时可不设置拉结筋。
b)但对截面设计虽由平时荷载控制,其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小于表4.11.7内数值的底板,仍需按本条规定设置拉结筋。
3.拉结筋配置形式
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500mm,成梅花形状配置,可根据纵筋间距调整拉结筋间距,从而形成梅花状。
1. 材料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