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从小调皮捣蛋不好好念书,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淘气包”,可是他脑子活,从小对机械感兴趣,很快能搞清楚机器的工作原理,不仅能把一些农机的缺点改进,还能搞发明创新,弄出来的机械设备既好用还特别经济实惠……二十多年来,这个农村娃靠着努力打拼,成为临汾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掌门人”,是远近闻名的“发明家”,获得国家15项发明专利,部分大型机械还出口到了亚非。
他就是临汾市洪洞县明姜镇沙窑村的申青林。
在机械零件堆里长大
申青林,1972年出生在洪洞县明姜镇沙窑村。小时候,申青林的父亲在襄汾县汽车配件厂工作,所以他也跟着在当地上学。
“汽配厂车间里有很多车床和机器,院里堆放着大量回收来的废旧钢材、机械。我成天在这里玩耍,所以对机械非常感兴趣。”申青林介绍,那时候每天放学,他总是先扎进废机械堆里,琢磨着将废旧机器零件、螺丝如何组合并加以改造,鼓捣出一些“新鲜玩意儿”。那些在别人看起来只能回炉的废旧零件,在他的手里活脱脱地变成了各种“变形金刚”。
“当时,我对机械特别感兴趣,经常逃学研究机器组装,最长的一次连着半个多月没去学校……”申青林说,学校无法找到他,就通知了家长,父亲狠狠地“训”了他一次,但是没过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次学校说什么也要清退他。无奈之下,申青林只能回老家沙窑村去上学,失去了和机械接触的机会。虽然不去鼓捣那些机械零件了,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
靠小发明赚取人生第一桶金
初中毕业后,申青林先后在襄汾和洪洞赵城镇的电焊铺当起了学徒工。20岁时,他回村里开起了自己的电焊修理铺。
“当时我还是小娃娃,根本没钱开铺子。后来打听到邻村的一个本家亲戚的电焊铺*了,我就厚着脸皮去求人,想让亲戚将他的一套二手电焊设备以低价赊给我。经过我的软磨硬泡,人家还是同意了。”申青林说,当时他开的店铺,借用的是叔叔家的破旧窑洞,虽然没有房租,但是仅仅是接一些农机具维修的小活儿,生意一点也不好,都养活不了自己,赊设备的3000多元钱更是还不起。
“总得想办法赚钱,否则真的对不起家里人。”申青林说,那个时候,村里人冬天取暖,大多用的是那种砖砌的火炉,不好用,还不卫生。于是,爱钻研的他,就尝试着制造一个好用的铁炉
子。因为没钱买料,他就在那些废品收购站
里“淘宝”,用许多废旧铁皮和一些机械零件,电焊了一个能烧水,夹层烤箱里能烤红薯、
烤馍片,一侧又能烘烤湿衣服,还能取暖的多功能火炉。
“一次偶然的机会,镇上一家信用社的领导看到这个炉子,觉得很不错,以380元的价钱买走了。他这个小发明,由于用的都是废铁皮,成本仅为60多元,纯赚了300多元。那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工薪家庭的月收入也不过数百元。”申青林说,他就用这“第一桶金”,购进了新的铁皮,继续制造这种炉具,并加以改进。
“都说这炉子好用!一传十,十传百,名气就出去了。”申青林说,从那以后,他制造的火炉供不应求,就连太原、运城等地的人都过来订购。那一年,他制造了80多个炉子,纯利润达两万多元;第二年,他又售出400多个炉子,又赚了5万多元。那时候,申青林年纪轻轻便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还率先用上了传呼机、手机。
因为申青林制造的这种炉子技术简单,周围四村八乡的电焊铺全都开始仿造这种炉子,他的店铺生意一下冷清了很多。然而,申青林并未就此止步,又研究起了他的新发明。
改进农具大获成功
有了这次的成功发明,申青林又打起了发明改进农具的主意。
“当时的农村,干农活基本上是靠手工,机械虽然省力还效率高,但是农民信息封闭,接触不上;再就是太贵,就算知道有好用的农用机械也买不起。”申青林说,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附近村里有一台玉米脱粒机,自动化程度很高。他追着人家打听,刚开始,人家爱理不理的,只知道这机子是花了三四千元从东北买回来的。“你问也白问,就你一个农民还能造一台不成?”当时脱粒机的主人一脸不屑地说。观察了一天后,申青林回家后,便骑着车子四处买零件,开始动手搞发明。
花了一周的时间,脱粒机还真让申青林给造了出来,而且进行了很大改进。他还将脱粒机加装在一台旧三轮农用车上,造出了一台随时可移动的玉米脱粒一体机。申青林说,邻村的那台脱粒机虽然能打出玉米,但是玉米芯被打烂了,玉米粒有的也被打碎了,而他的这台脱粒机,不仅能顺利脱粒,玉米芯、玉米粒都是整颗的,而且可以随时移动,异常方便。
开始许多人都不怎么看好申青林的机器,后来,终于有一家农户答应让他试试看。他一口气帮忙打了5亩地的玉米,效果非常好。“这家人打完玉米后,很多人争相试用这台机器。那天,我赚了250多元钱。”申青林说,有个人暗中观察了一天,当天就以1500元的价格将这台脱粒机买下来,而这台机器的制造成本不过五六百元。
申青林制造脱粒机的消息不胫而走,洪洞县农机局的人派人考察后,直接订购了30多台,并在全县推广。那一年,申青林共制造80多台脱粒机,每台利润达600元。
生活中,申青林处处留心,总能捕捉到发明灵感和创新亮点。随后他又发明了铡草机、玉米粉碎机、大型鼓风机、小四轮装载机、四轮后翻斗机等机器,成为同行眼中的“能人”,而每台机器也得到了丰厚的利润。
发明重心转移到节能环保上
最近几年,申青林又将发明的重心转移到节能环保方面。2013年2月,申青林研发的“三转子高效锤式破碎机”问世。“吃”下去的是石头、砖头、混凝土块,“吐”出来的是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的再生建筑骨料。该设备在制粉技术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7年,他发明了可调速鼎型石磨机,该设备把中国古代的鼎型文化、农耕文化及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设计精巧便于移动,随地通电即可开机加工,一经问世,便获得各界人士的青睐。
2018年,他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泥脱水机均已造出样机,正在进行试验。
在此基础上,申青林相继研发出的机械,从最初每台数百上千元的价格,发展到现在每台大型机器的售价可达三四十万元。2008年,他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公司,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从2013年至今,申青林先后申请了15个国家发明专利,其所生产的产品,已走出临汾、辐射山西,远销陕西、甘肃、四川等国内20余个省份,而且远销越南、缅甸、阿尔及利亚等地。
现在,47岁的申青林,还把自己的产业扩展到了医药健康、环保、零售业等领域。他先后荣获“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临汾市首届平阳工匠”“临汾市高层次人才”等殊荣。
11月1日,在临汾市区滨河西路钢材市场,有一家制砂碎石机械大型超市,超市里堆满各式机械和配件,大有重达十多吨的颚式破碎机,小有各种型号大小不等的锤头和各种电动机。现如今,这些都是申青林企业旗下的实体分支。
从小不被人看好的申青林,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一直都在努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洪洞这里的人做事,骨子里透着一股子别的地方的人没有的劲儿。这大概就是洪洞人的特质;再加上做事干练,说一不二,从不拖泥带水,肯吃苦、不服输、讲信用等算是洪洞精神吧。”申青林说。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