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就像是一个社会,从孩子的表现就能发现未来的大体样子,几乎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容易受欺负,而且有时候还不敢告诉父母,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的一言一行跟父母的教育和言行有很大的关系,家教的潜移默化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不想孩子容易受欺负,父母一定从小抓紧改正这三点。
1.只知道对孩子棍棒相加张晨的父母没多少文化, 脾气比较暴躁,人生也不是很得意,因此把希望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只要孩子犯了错误,无论大事小事都是非打即骂,邻居也常常被吵得不得安宁。而且父母常用“笨蛋”、“垃圾”这类词来辱骂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生怕做错事遭到挨骂挨打。邻居的小朋友也经常笑话她,张晨在学校也是耷拉着脑袋,有些调皮的孩子总会把她当做欺负对象。而她也总是忍气吞声不敢告诉父母,因为她知道父母也会责怪她没用被欺负。
有些父母完全不懂教育,孩子摔倒了,第一时间不是拉起孩子,而是责怪孩子怎么又摔倒了。
2.总是教孩子做老好人善良是非常好的品质,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善良,善良是需要底线的。
有些父母自己就是“老好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向孩子传递多为别人考虑的观念,但却忘记了要让孩子坚持底线,也要为自己考虑几分。
3.父母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有些父母工作都很忙,回家没有管理好情绪,为了点小事情就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想变好都很难。孩子的存在感会变得越来越低,人生观也会随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变得非常灰暗,因此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明白了孩子变懦弱的原因,但是孩子已经成了软柿子,怎么办?
1.给孩子足够安全感
其实每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下,都会有不安全感,更何况是孩子。孩子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一直陷入这种弱势状态下,那么就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最直接的来源,便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保护和信任。
2.给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问题,自己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家长其实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和默默地保护。
3.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
家长要做的是放手而不是掌控,让孩子有更多的主动权,自己去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儿,比家长要求他去做,会完成得更好更快。这个过程中,尤其是急性子的家长要注意,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前功尽弃。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成熟的过程,总有人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教育的那么好,我家的孩子却这么不听话?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和你家的孩子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原因是你只看到展现出来好的一面,并没有看到隐藏起来坏的一面。爱他就给他信任,爱他就给他自由,对待孩子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