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素楠
编辑:徐菲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将招收第一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在上海交大读人工智能专业将是怎样一种体验?5月15日,上海交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电院)将举全院之力,探索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应用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16年,围棋人机大战以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碾压式获胜告终,AlphaGo一举成名,人工智能大火。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已经上升为一项国策。同一年,领英网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正在激烈展开。AI领域人才需求量急速增长,基础层研究人才成为最大人才需求点。
腾讯研究院《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其中高校领域约10万人,产业界约20万人。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毕业AI领域学生约2万人,但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人才缺口极大。
今年3月29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35所人工智能专业建设高校名单,上海交大、浙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在列。
上海交大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成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在建的第十个本科专业。事实上,上海交大从2016年起,就依托电院IEEE特色班开展人工智能方向本科人才培养。今年获批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后,上海交大电院单独设立人工智能特色班并将招收首批本科生。
电院是上海交大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办学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下设9个专业。2011年电院获得电子信息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学术组织 (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授权批准,成立了国际上首个IEEE试点班。2019年,上海交大又开设人工智能特色班,并形成了一个大平台 两个特色班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新格局。
其中,IEEE试点班的目标是培养电气电子技术与信息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办学理念来自IEEE所代表的“国际化,高水平,求创新,重实践”,2016-2018届毕业生中,85%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而人工智能特色班的目标是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卓越创新人才,探索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应用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上海交大电院党委*苏跃增介绍,IEEE试点班的特点是国际化,人工智能特色班的特点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上海交大电院本科教学副院长韩韬透露,入学一年之后,两个特色班的学生可以互换专业。
苏跃增指出,上海交大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智能上海行动“AI@SH”口号响起,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蓄势待发。据相关报告显示,全国已有1/3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上海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已超过10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7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目前,上海正致力于打造 “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而上海交通大学的两个主校区恰好位于徐汇区与闵行区,坐落在这条AI创新带上。“上海已初步建成了有全球影响力的AI生态圈,为交大建设一流人工智能专业提供肥沃的土壤。”苏跃增表示。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报告数据显示,在国际人工智能人才投入总量方面,上海交大以590名研究人员紧随清华大学位居国内高校第二名,成果的产出和论文专利数均位居前列。
苏跃增表示,上海交大聚集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有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图灵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欧洲科学院院士徐雷等。“我们还有一批年纪轻的人工智能学术人才,可以支持人工智能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背靠大树好乘凉”,上海交大电院雄厚的学科基础也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人工智能是最为交叉的专业,骨干学科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恰巧是我们电院的优势学科,而且这些学科在一个学院里,不存在行政壁垒。”苏跃增说。
在2019年QS国际学科排名中,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科全球第28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全球第38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进入A档,支撑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均为A。
在课程设置上,因人工智能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功底,上海交大电院除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等工科专业通用数学课程外,还增加了随机过程、线性优化与凸优化等课程,数学必修学分约占专业教育必修课学分的30%,用以夯实学生的数理基础。
从课程梯度上看,既有数据结构、算法与复杂性等学科基础课程,又有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专业进阶课程,还有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自主无人系统、智能芯片等应用类模块课,学科基础课中约60%为国家级及上海市精品课程。课程体系本硕博贯通,为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修研究生课程创造条件。
“和传统计算机学科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是一个前沿学科,学科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张。如果高校还像对待传统学科那样,照着教材教,很可能大二上学期教的内容,下学期就落后了,新技术出来就把以前教的东西都颠覆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助理教授凌玉烨表示。
凌玉烨2011年从上海交大毕业,201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学位,201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9月回国任教。他的研究方向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以及数字图像处理。
凌玉烨指出,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的这一特点,上海交大在开发人工智能课程时,是用动态的方式来培养——让学生尽早接触学术前沿、科技前沿。“比如在低年级就引入导师制,跟导师交流。我们有很多海外交流机会,除了暑假短期游学,还有本硕连读项目。另外,我们和各类独角兽创新企业进行合作,开设大量专业技能和前沿探讨课程。我们希望人工智能特色班出来的学生能够有非常强的前沿探索能力,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
凌玉烨所提到的导师制,即电院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学者以及近几年从国际顶尖高校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担任学术导师,导师从学生大二起就对其进行个性化培养。而海外交流机会则包括了与国际顶尖大学合作开展的本硕连读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典查尔姆斯大学、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合作开展学期交流及短期游学项目。
在实践方面,上海交大电院与十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如上海交大-思必驰智能语音技术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青飞智能无人系统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Versa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依图科技-ThinkForce视觉计算与应用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商汤科技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联合实验室等,为人才培养提供更接地气的路径。
同时,上海交大电院已与华为、英特尔、腾讯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从培养机制上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综合实践、企业实训或海外研习,接触领域前沿。“我们与商汤科技、阿里巴巴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宁波、义乌、平湖、烟台、苏州、启东等地都建立了研究院。”苏跃增表示。
此外,上海交大电院还挖掘和充分利用AI创业界的“交大帮”资源,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所谓AI创业界“交大帮”,成员包括了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2003届计算机)、第四范式CEO戴文渊(2006届计算机)、商汤科技CEO徐立(2004届计算机)、云天励飞CEO陈宁(1997届电子工程)、流利说CTO胡哲人(2006届计算机)、触宝科技CEO王佳梁(2002届电子信息试点班)等。
苏跃增表示,在上海交大电院人工智能特色班中成绩优异且满足直升研究生条件的学生,可优先进入“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与斯坦福、康奈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外顶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而有意创业的同学,上海交大电院也会为其创造孵化条件,有来自企业家、校友学长成功创业的经验分享,有创业导师的指导,还有机会获得校友创业基金支持。
“如果你想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精英、工程领袖、创业先锋,都能在我们的人工智能特色班里找到满意的答案。”苏跃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