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素衣回中原
01
“我小时候是神童,
6岁就把新华字典背下来了。
我和老婆都是北大毕业,
我们俩智商都低不了。
可我闺女跟我们比,
那真是差太远了……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的一段话火了。
他说,女儿学习很吃力,
跟倒数第二名还有很大差距。
为此,他一度很焦虑,
也启动过鸡娃模式:
每天接女儿放学之后,
就带她到办公室,
强制学习、写作业、和补课。
一到那个时间,
整个楼道的人都能听见爷俩的大呼小叫。
在他的高压之下,
女儿逐渐跟上了学校的教学,
但却对自己成绩不好这件事很焦虑。
他怕影响到女儿的快乐成长,
就放弃了鸡娃。
有人问:
“您作为北大教授,
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平庸的小孩吗?”
他说,必须接受。
不管你多么优秀,
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会发现,
其实每一个孩子,
都有他的过人之处。
女儿小时候,第一次去他办公室,
看到墙上有一个条幅,
就问:“爸爸,那是什么字?”
他回答:“君子豹变。”
女儿听了哈哈大笑:“哈,君子泡面。”
他很高兴,把女儿好一顿夸。
在他看来,这两个字改得很有趣、也很深刻:
君子穷,可能只能吃泡面了。
后来,女儿又把“熟能生巧”改成了“熟能蒸饺”。
调皮的女儿给了他不少乐趣,
他很愿意保留孩子这种特性。
一个有趣的人,
甚至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弥补能力的不足。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她将来会生活得更幸福,
也能带给别人幸福感。
02
育儿专家李玫瑾也有个“学渣”女儿,
女儿上中学时数学成绩很差,
150分的试卷,才考了15分。
女儿也不是不用功,相反她很努力,
但就是学不好数学。
她笑着说:“你数学不好,可能随你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