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建立边界意识,就先“分享”,专家坦言:弊端常在后期暴露
或许我们很多家长在面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时,只看到了表象。只是一盒寿司而已,真的至于这样吗?但站在学生的角度,这可不只是一顿饭的事。
而且,小伊的难过和困惑,可能早已积累很久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你会发现比较有智慧的家长,多半不会要求学生这么做。
明明大家都是学生,都想要好的梨子,自己却既要让着哥哥,也要让着妹妹,这样做真的公平吗?如果真的培养出这样的学生,那很可能意味着他难以建立“边界意识”。
幼儿教育教育专家直言,学生还没建立边界感,就先被要求学会“分享”和谦让,弊端常在后期暴露。在同学之中,他们很难学会维护自己。
本来属于自己的物品,其他学生想要借用,甚至想占为己有的时候,这类同学明明心里不情愿,却只为了得到“懂事”的美名而放弃自己应该维护的东西。
等到正式上学以后,涉及到更多的评选评优,这类学生也可能自己付出了不少辛苦,为班级做出贡献,却不敢于争取,总想把奖状让给别的同学。
倘若这些在家长眼中都是小事,那么,其他一些隐形的弊端就更难留意到了。在这种培养思维下成长的学生,很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
他们习惯了用单方面付出的方式,靠分享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长此以往,难以看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容易培养不自信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