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分段总结段意,那么为什么要分段呢?估计很多家长都说不出理由,更别说孩子了,不信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家孩子知不知道语文为什么要分段?分段有什么作用?
有的人说分段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顺序,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说得都对,但是我认为分段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人家如何写作,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去仿写类似的作文。
语文学习本质上就两目的,一个是学会读懂别人的文章,另一个就是学习写作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你要是看一篇文章,即使没有分段,只要文章不是太过专业你基本上能看懂人家讲啥,因此你不去分段也不耽误你理解文章的意思。
但是,要是觉得人家文章写的好,你也想模仿一下,是不是先看看人家怎么分段怎么布局的?哪段先写哪段后写?这个布局就是看作者将文章分成几段,段落之间的关系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事情发展顺序等等,哪段是重点详写。就好比找人办事需要事先合计话怎么说,哪些话先说哪些话重点说。只有多去揣摩作者尤其一些著名作家的写作思路,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假如学校作业要求写一篇《雷雨》的作文,孩子就可以模仿四年级作文《观潮》来写作。
观潮之一
观潮之二
分析《观潮》这篇文章,共5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四段,其中三四自然段为一段,第一段一句话引题。第二段写潮来前江面平静人群等待。第三段先写潮来时江面远看一条白线声音如闷雷,后写潮来时近看成一堵水墙声音山崩地裂。最后一段写潮去后江面余波过好久才恢复平静。
模仿写作
那么孩子写《雷雨》时是不是也可以按照四段写呢?第一段一句话引出雷雨天气。第二段写雷雨前乌云密布闪电雷鸣,人群都在屏住呼吸。第三段先写雷雨从远处过来像一幕黑色水帘,后写雷雨来到身边时大雨倾盆而下地面冒烟声音如热锅炒黄豆。最后一段写雷雨过后天空放晴出现一轮彩虹人群又热闹起来。如果这篇文章发表在抗战时期,是不是寓意着暴风雨终将过去,光明前景一定就会到来呢?一个思路一个写法,只是把写潮水的句子换成写雷雨的句子。
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语文学习中划分段落的作用,这样学习才会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无论是预习课文,还是阅读理解,都应该先独自划分下段落,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文章布局,然后经常去仿写,孩子的写作水平尤其是语文思维无形中就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