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五个高校云集的地区,不仅学校多,而且质量好,对全国学子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五大地区分别是湖北高校,主要是武汉地区的高校;上海的高校群;北京的高校群;还有陕西,主要是西安的高校群,最后还有江苏。
这五个区域,是我国高校云集的区域,也是我国的科教五大中心。
从这五个地区的学校来看,北京的学校实力最为雄厚,有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上海有4所985大学,211高校也有10所;湖北的985高校有2所,5所211大学;而陕西的985高校为3所,211高校数量为8所。当然,江苏也很强,2所985,11所211,实力强大。
这些都是全国的重点大学,综合来看,北京的实力最强。
而且,这些地区不仅拥有如此多的全国重点大学,还拥有一批实力不俗的地方高校,可以说,整体的科教实力非常强悍。
而反观河南呢,就一抓一把瞎了。
河南的高校数量其实是非常多的,大家可能不知道,河南的高等学校数量竟然达到了156所,位居全国第三。
但是,众所周知,河南的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属于“滥竽充数”,除了个别的学校外,大多数都属于“打酱油”。
说句不好听的,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学校,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对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绝大多数高校,本省人都没听说过。
其实只要看一看重点高校就能够明白这一点了。
河南人口破亿,结果全省却只有一所211,那就是郑州大学,至于河南大学,名声大,但是实力并不强,别说985,连个211都没混上,老牌学校尚且如此,更别提省内其他的学校了。
所以,河南百万考生,每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考出省外,毕竟,省内实在是没什么学校。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河南学生们争相考出省外,也是为自己找好的出路。
毕竟,河南不比其他地区,如果不拼命学习,那就只能回家种地了,要么,就一辈子在底层打工了。
所以,长期以来,河南学生和百姓,对于建设省内好学校的呼声是非常高的,但是这么些年来,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
河南老百姓,对此很失望!心中的不满却又无处发泄。
01 河南高校的现状
其实从河南省该处大学城的所处现状就能折射出河南省高校的发展现状。
从数量上:这个大学城算是河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高校集合区,入驻超过15所高校,计划入驻大约23万师生资源。
现阶段达到此等规模的大学城只有这一个,虽然个别城市也有其它大学城的存在,但总的加起来也是寥寥无几。
这与每年有求学需求的巨大学生数量来说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据调查显示,河南共有大学199所,这其中还包含了成人大学10所,以及民办教育机构50所。
优质高校较少,仅有一所“211”高校,没有“985”高校。
然而仅在2022年河南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就超过了125万,是全国唯一一个参加高考人数过百万的省份。
由于庞大的考生人数加上预知相较寥寥无几的大学数量,河南的莘莘学子都在努力拼搏也许才能走到省外。
河南庞大的考生数量使得学生没有选择素质教育的权利,只能靠“题海战术”打赢高考这场硬仗。
可在外省人的眼中,靠努力学习走出取得河南人也只是个“会做题的机器人”。
“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河南省的高考录取比例历年来处于全国排名的末端,每年能进入“985”高校的学生在全省的占比也仅有1%左右。
在质量上:该处大学城周边分布高校超过15所,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等。
但大部分高校偏属于应用型例如医药、农业等,理论型数量较少如财务、数学、物理等,像首都北京这样发达地区的艺术类专业更是少之又少。
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数量过多,设置未能体现本土教学特色,盲目跟风一流高校设置专业等问题。
大部分专业对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的求职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虽然不少大学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如郑州大学的临床医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
但无疑都是“独腿”走路,有所偏重,不能兼顾。
师资力量上,教师能力水平有限,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教师数量少。
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局限在课堂理论教学,“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少,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两大方面不难看出,河南省想要建设“985”高校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应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来分析。
02 河南省中没有“985”大学的原因
第一、先天基础不好
众所周知,“985”大学的建设离不开该省的工业发展。
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下,会带动该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的发展也能起到辐射作用。
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有名的重工业基地,石油、钢铁等工业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
虽然在高新技术发展的现代东北三省看似发展不如以前,但其经济基础扎实,因此东北三省拥有了我国很多“老牌”“985”高校。
例如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
河南省一直以来以发展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因此经济发展也相对于工业城市较为缓慢。
再加上省内并没有什么能吸引优质人才的著名产业,这就使得河南省在“985”高校的建设发展上落后其他省份。
第二、原生大学实力较弱
河南省一直以来没有“985”大学其中一个主要原就是省内的原生大学实力不强。“985”大学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于某一省,它有自己的属于自己的大学城区。
例如位于福建省内著名的“985”大学——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与福建省共同发展,这几年随着厦大的教学战略调整,有不少学院从中分出。
虽有调整,但这并不影响厦大在2001年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985”大学。
河南省著名的河南大学其实也是一所原生实力很强的“老牌”大学。
它也曾在1952年像厦门大学一样根据教学战略的调整分出院系。
但奈何这次调整未能使河南大学变得实力更强,相反令河南大学“元气”遭到重创。
以至于从1952年开始,河南大学就步入了缓慢的发展阶段。
加之其校址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市,虽是历史古都,但毕竟不是省会城市,各项资源匹配力度也不强,直至现在也没能发展成“211”大学。
第三、省会城市地理位置不够优越
河南省会郑州在近些年也被列为新一线城市,算是中部的中心城市,但其实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历史并不悠久。
不少“985”大学的设立都和国家的战略布局有关。
例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安交大,其实原先西安是并没有这所大学的,它其实是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早在1957年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已将大部分校区搬至西安,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西安交通大学。
再如四川省电子科技大学的建立,是由于上世界五十年代中期,国家为了促进西南地区电子通讯业的发展。
从国内多所“985”大学中的电讯专业抽取相关专业人士在此组建科研室。
这样的先天条件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成立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国家教育部经过多方考虑把重点“985”大学建立在这些城市,就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我国陕西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省会西安的带动作用。
四川省也是如此,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对西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辐射作用。
郑州是一个铁路拉来的城市,在这之前武汉一直被认为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因此在早期,国家教育部一直将中部地区的“985”高校设在武汉。
第四、河南省自身未把握时机
在上个世纪,河南省两次曾与获得“985”高校的机会擦肩而过。
其中一次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位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山东大学曾差一点前往河南省的郑州市。
当时山东大学位于沿海的青岛市,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山东大学建立在青岛不利于军需筹建,遂决定迁往我国内陆城市。
原本打算迁往河南郑州,但由于当时的齐鲁大学院系大部分已被拆分,倘若再将山东大学迁出山东省,那此地高校资源将会十分紧缺。
加之彼时的郑州相对于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各项基础设施也不够健全。
所以最终山东大学也未被迁入郑州,而是迁入了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市。
另一次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国科技大学原本想迁往河南省的南阳市。
但由于南阳市相关负责人眼光并不长远,当时只注重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科技大学最终也没迁往南阳。
反而是与河南相邻的安徽省抓住了机遇,极力邀请中国科技大学搬迁至省会合肥市。
最终河南省也没能把这两所“985”高校设立在此处。
第五、“985”大学严格的评选条件
我国没有一所大学是自建立起就被确定为“985”大学的。
我国的“985”高校,都是从评定被列为优秀的大学中选拔出来的,也就是高校中的“佼佼者”。
国家评选“985”高校与“211”工程不同。并不需要考虑地域教育资源的平衡问题,也不考虑该省份的基础条件好坏。
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汇聚教育资源,创办顶级的高校学府。
这也就等于说,凡是被评选为“985”的高校大学,其实力都是最强的。
河南省资历较高的大学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
但河南大学因为上世纪学院拆分实力早就不胜从前,而郑州大学虽是“211”工程。
但实力依旧有所欠缺不能和被评为“985”的大学相较。
有了以上几点原因的分析,河南省在高校建设上查漏补缺,因地制宜突出发展本土高校特色。
03 河南省发展“985”的做法
针对河南省高校的现状,现阶段较有竞争实力参与“985”大学评选的只有郑州大学。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在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起到辐射全省高校的作用。
一、夯实优质学科基础
首先发挥郑州大学这座河南省唯一一座“211”大学的引领作用。
推动其以临床医学为代表的多个优质学科发展,扩大该学科内容的知识规模。
然后要在省会城市建立基础学科交流中心。针对河南省高校大多以应用型为主,缺乏理论型高校。
可针对数学、物理等基础性总括学科建立学术交流中心。
最后可针对高校基础专业研究开设专项项目进行研究。
在此类建设的基础为“985”高校的评选夯实基础。
二、教育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建设中外合作以及创新型研究高校。
加大对医学、体育等专业类的本科院校建设力度。
围绕河南省传统产业的战略调整,培养与之相匹配的学科种类。
在促进教学发展的基础上为“985”高校的设立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搭建高校创新平台
推动河南省高校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
利用多方资源共同搭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实现省内高校创新资源共享。
因地制宜利用创新资源加大对河南省农业产业方面的发展,将农业与科技结合,以此来带动农业科技的发展。
四、将第三产业与高校发展相结合
根据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对高校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与时俱进设立相关院系专业。
促进企业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打造相关领域的大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对学生就业选择的帮助力度。
建立大学科技园,完善高校产业研究模式,增加学术研发成果的转化率。
04 结语
上述的几条做法也只是针对河南高校为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高等教育这个领域,河南省就好像是个另类的存在。多年来河南的高等教育一直被忽视。
作为身处内陆地区的河南省是一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平原大省。
河南省农业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用全国6.25%的耕地养活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不仅如此,河南更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一半。
如此功劳卓著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却成为了它发展的短板。
多年来外省不少地区都通过优质高校的引进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快速发展。
而河南省的高校教育资源却一直十分贫瘠。
虽然在建设之期河南省该处大学城可能存在有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但其初衷是好的,只是为了教育得更好发展。
河南教育部致力于大学城的建设就是能让河南的孩子不用一辈子“做农民”,让他们也能接受同北上广深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每年高考,关于河南高考的段子都会被翻出来。
比如某地高考状元来到河南交流,状元说我早晨6.30已经在读书了,你们在干嘛?答我们在上第二节课。
比如河南高考保姆的笑话 ps完整版内容太长请自行搜索。
段子背后是河南高考浓浓的悲情。
最简单、最粗暴的从来是数字。
当头一棒还是河南高考人数,比福建,内蒙,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加起来的报考人数还要多,继续霸榜,继续全国遥遥领先。
河南三位数高考人数和很多地方一位数相比,是整整两个量级的差距!
本科录取率上差距就出来了,北京、天津的本科录取率能够达到80%以上,只要在当地轻轻松松上本科。
河南毫无疑问在倒数,细心的朋友包括很多其他城市的网友会提出一个问题:都说河南高考难,从本科录取率来看,河南不算最惨啊,西藏、江西、四川、湖南、广西不是还在河南后面吗?
这里面有一个很多河南人都不知道的[河南高考障眼法]。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最近10年河南高考的一本录取率大幅度上升,2021年一本录取率已经高达11.18%,提升了3倍。
但是、注意但是,你会发现一本分数线再降,家里的孩子想上个郑大,没有600分想都不用想。以郑大为锚,录取率本质上并没有提升。
我们来看看现在河南一本招生学校: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理工、洛阳理工、南阳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航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黄淮学院、河南城建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安阳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二本招生学校:郑州师范、安阳师范、河南工程学院、河南财经金融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工学院、信阳农林学院、郑州财经学院、中原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信阳学院、郑州西亚斯、郑州经贸学院、商丘学院、郑州工商学院、郑州商学院、安阳学院、郑州工商学院……
你会发现这些年:
1、大量的三本(指三本取消前)、二本升级为一本;
2、大量的专科、三本,升级为二本;众所周知,河南虽然高考人数在全国第一,但河南并不缺学校,整个河南特别是郑州有大量的专科、本科院校。
学院的升级或者调整,名义上大大提高了郑州的本科录取率、一本录取率,但一定程度上更像是“河南人的定制安慰剂”。
举个简单例子,同样采用全国乙卷的陕西和河南做对比。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河南是一本,2021年理科录取分数线541,但郑州轻工业大学在西安是二本,2021年理科录取分数线437。
换句话说3年前你是你们班级第一名,小明是班级最后一名,你俩分数差了整整104分。小明选择去西安读书考大学,而你留在河南。
3年后你觉得自己考了一个一本,还不错,小明还是原来的水平,在西安考了个二本,大学一碰头你发现你俩都在郑州轻工业大学。
这104分背后就是河南VS陕西高考难度质的差距,也是现实的魔幻之处。
2
河南逐年提高的本科录取率和一本录取率更像是残酷现实面前无奈的遮羞布。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明白,现在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了,20年前专科都很香,现在本科满大街跑。甚至别说本科了,已经开始卷硕士、卷博士了,真正有含金量的就是重点大学,就是211、985、双一流。
所以我们自己定义一个”一本“,但在外省眼里还是二本,其实意义不大。
那么什么才是最真实的高考难度衡量指标?
--211、985录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