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具有“全或无”的特点,要么觉得自己很棒,像爬台阶的小男孩一样超级自信,要么就觉得自己差劲极了,什么都做不好。
相信爸爸妈妈看到这里,一定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吧。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么评价他。千万别把“笨蛋、你真差劲”这些词挂在嘴边。
5-7岁
这一阶段,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丰富,孩子的自我概念发展会出现质的飞跃。
从觉得自己全能,什么都好(我会数数,我很强壮,我能搬动这把椅子),到能够理解自己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均衡地评价自己(我跑步很快,但数学不厉害)。
不过孩子依然会很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父母、老师、同龄人等。我们要多给孩子好的反馈,而不是打击、批评他。
02 怎样应对“糟糕的2岁”,才不会让孩子自卑?了解了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历程,我们就明白了,一方面,学龄前孩子对自己的超高评价并不是自大,不懂得谦虚,而是受认知能力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他们。
另一方面,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家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我们要避免消极地评价孩子,多给他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2、3岁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又因为自我意识的出现,拼命想要说了算。
面对固执的他们,我们要怎么做,才不会打击他们的尊重心呢?给大家分享几个方法。
1、 维护好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多陪伴,多理解他们的感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勇敢地去探索世界。因为任何时候,他都有家这个安全的港湾。
2、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诱惑。
比如家里尽量保证安全,把危险的东西都收起来,而不是等孩子玩剪刀的时候再跟他说“不准玩”。
同样,糖果、可乐这些零食不要放在家里,孩子看不到,就不会想着吃了。太多的“不行、不准”容易增加冲突,削弱孩子的胜任感。
3、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比如不想让孩子继续看动画片,我们就找2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选择,“我们要让眼睛休息一会儿。你想和妈妈玩躲猫猫,还是玩橡皮泥?”
让孩子做选择,既能让他获得掌控感,又能培养他做决定的能力。
4、用建议而不是命令。
我们想要让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命令、催促的口吻,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
我们可以面带微笑地提出请求,“已经很晚了,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
5、把要求和开心的事联系起来。
比如孩子不肯睡觉,我们可以提议一起躺在床上玩一个安静的游戏,而不是生气地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都几点了,还不睡觉!”
6、建立规则要有一致性。
如果我们把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孩子讲清楚,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孩子是会愿意遵守的。
但如果我们按自己的心情给孩子提要求,今天心情好了,边吃饭边玩玩具就可以接受,明天心情不好,就不准孩子边吃边玩。这样的话,孩子不仅会感到很困惑,还会很生气,不愿意被我们管束。
总的来说,对待叛逆期的孩子,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明确规则,用尊重、平和的方式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用打骂、惩罚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
03 对于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更自信?孩子总说“我不会”,不愿意尝试新挑战,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怎样让低自尊的孩子变得自信,不怕失败,努力去尝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