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1、诗 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
直译: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意译:进修到理性平台上的人再往德进修,开始会只会有一大的方向,之后才会在理性思维的作用下慢慢梳理出细节,这时TA还只会用理性思维努力向德进修。
2、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
直译:有一位文采斐然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
意译:一旦向德进修突破后,TA就会用德的智慧再次去认识社会事物,此时TA就能感悟到什么是德。于是TA就会牢牢的控制住德的智慧,用德的智慧反复认识社会事物。TA想努力梳理出所认知的事物的细节,因不够深入而不能有效的认识和完整的描述社会事物。于是,TA再次反复的去认知社会事物,一边在实践中运用德的智慧认识社会事物,一边反复梳理规整德的智慧。
3、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直译:这样一个文采斐然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
意译:一旦有突破后,进修者就能迈上德的平台,如此TA不仅能认识到社会事物的本来还能完整的描述出来。
【要点说明】关键词,本节可谓是字字关键,在此择其部分加以说明“赡”、“磋”、“琢”、“涧”、“喧”、“煊”。
“赡”不是指供给财物的意思,而是“赡”字本义的引申,指进修后成功站在理性平台上的人;
“磋”的本义是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在此是指对加工的结果进行反复的审视。
“琢”在心里推敲考虑的意思,在此指向德进修过中对物事认识的反复过程;
“涧”本义为山间流水的沟,引申为不能深入的意思;
“喧”本义为声音杂乱,引申为不能完整的认识某事,对事物的内、外不能彻底分别;
“煊”本意为名声很大,声势很盛,引申为对某事有着完整的认识。
本节主要讲述了从理性思维向德的智慧进修的三个过程,一者是从理性思维突破到德的智慧范围里;二者是要用德的智慧完整的认识社会事物,有个艰难反复过程;三者是一旦突破了临界点,就可以完整的认识和描述社会事物。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1、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直译: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分别指做学问的态度和自我修炼的精神
意译:用德的智慧去认识社会事物的细节,注重德的智慧在社会事务中实践的细节,这就是进修德的根本。
2、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直译:玉的加工叫“琢”,石的加工叫“磨”。比喻在学问上的探讨研究
意译:规整自己对德的认知,使自己的行为处处根植于德,这就是向德进修的根本。
3、瑟兮涧兮者,恂溧也;
直译: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
意译:向德的方向进修,虽然只有大的方向,且开始只有理性思维的能力,也必须坚定这样的方向进修,这就是用理性思维修成德的根本。
4、赫兮喧兮则,威仪也;
直译: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
意译:进修德的人用德的智慧努力去认识社会事物,开始是做不到完全的认和表达,这就是进修路上的阻力,需要用理性的力量突破才是根本。
5、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直译:说“这样一个文采斐然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意译:一旦突破到达德的平台后,对于社会事物就能完整全面的进行认识和表达。这样的人就是感知到道的力量的人(有德之人或一国之君),TA能顺应这样的力量去管理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就和谐安泰,老百姓就会对TA心生好感。
【要点说明】本节关键词“恂溧”。“恂溧”中的“恂”是指进修为理性思维的人,“溧”就指修成德的智慧的人。
本节值得关注的是“者”和“则”,前面的三句都是“XX者”如“如切如磋者”,表示对应事物的细节;而第四句是“XX则”赫兮喧兮则,表示是如何将事物的内、外有序的分别开来。
本节讲述了进修德的智慧的方法,不仅要有内在的思考,更要在社会事务中实践,实践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坚韧的意志才能进修成德的智慧。一旦修成德的智慧一切就豁然明朗。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1、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直译:《诗经》说:“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
意译:就如表演的真正主角不是演员而是剧本中的主角一样,社会和谐安泰的根本在于有德之君的治理。
2、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直译: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意译:对于有德之君世代都会记住TA,但人们记住他的方式不一样,悟性高的人会记住TA的德和进修TA那样的德;悟性低的人会记住TA的好和TA带来的好处。TA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记住了一个有德之君。
3、康诰曰:“克明德。”
直译: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意译:进修有德之人的德行。
4、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直译:”《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意译:追忆有德之人的德性是每个人应当做的事。
5、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直译:《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意译:有德之君的智慧之所以能成为社会推崇的德行,是德的智慧运用于社会治理的结果。
【要点说明】本节关键字“前王”、“克”。“前王”不完全是指过去的王,而是指有德之君;“克”是指进修时的上进行为。
本节讲述了有德之君不仅是现实社会和谐安泰的根本,也是后来进修者的榜样。其中强调追忆有德之君,将实现社会与过去的社会同构,将实现中进修的人与曾经的有德之人同构。由此可以看到我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同构结构,由此亦可以理解我传统上祭祀先祖的意义。
【原文】
诗 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 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意译全文】
进修到理性平台上的人再往德进修,开始会只会有一个大的方向,之后才会在理性思维的作用下慢慢梳理出细节,这时TA还只会用理性思维努力向德进修。一旦向德进修突破后,TA就会用德的智慧再次去认识社会事物,此时TA就能感悟到什么是德。于是TA就会牢牢的控制住德的智慧,用德的智慧反复认识社会事物。TA想努力梳理出所认知的事物的细节,因不够深入而不能有效的认识和完整的描述社会事物。于是,TA再次反复的去认知社会事物,一边在实践中运用德的智慧认识社会事物,一边反复梳理规整德的智慧。一旦有突破后,进修者就能迈上德的平台,如此TA不仅能认识到社会事物的本来还能完整的描述出来。
用德的智慧去认识社会事物的细节,注重德的智慧在社会事务中实践的细节,这就是进修德的根本。规整自己对德的认知,使自己的行为处处根植于德,这就是向德进修的根本。向德的方向进修,虽然只有大的方向,且开始只有理性思维的能力,也必须坚定这样的方向进修,这就是用理性思维修成德的根本。进修德的人用德的智慧努力去认识社会事物,开始是做不到完全的认和表达,这就是进修路上的阻力,需要用理性的力量突破才是根本。一旦突破到达德的平台后,对于社会事物就能完整全面的进行认识和表达。这样的人就是感知到道的力量的人(有德之人或一国之君),TA能顺应这样的力量去管理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就和谐安泰,老百姓就会对TA心生好感。
就如表演的真正主角不是演员而是剧本中的主角一样,社会和谐安泰的根本在于有德之君的治理。对于有德之君世代都会记住TA,但人们记住他的方式不一样,悟性高的人会记住TA的德和进修TA那样的德;悟性低的人会记住TA的好和TA带来的好处。TA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记住了一个有德之君。进修有德之人的德行。追忆有德之人的德性是每个人应当做的事。有德之君的智慧之所以能成为社会推崇的德行,是德的智慧运用于社会管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