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这样一条提问:除非学习,我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一点课外书也看不进去,请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他爱上阅读?
这个问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也有很多家长现身说法,给这位家长支招。可见如今的家长真的很重视孩子的阅读。
毕淑敏就曾说过:“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也早就发现了阅读的重要性:“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而英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阅读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力是高等教育的4倍。有阅读习惯的孩子的认知测试成绩普遍更高。因为阅读能自动提高孩子的单词量、拼读能力、写作水平,还能提高数学水平。
澎湃新闻曾对高考状元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八成的状元都说喜欢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与不喜欢阅读的孩子,虽然在幼儿期、甚至小学低年级阶段差异不大,但是在小学中年级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前者的爆发力强,后者会表现出后继乏力,原因就在于学习力不同,追源就是是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并不是我们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希望孩子去阅读,孩子就会去做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研究表明,0-6岁是阅读的黄金阶段,7-12岁是白银阶段,12岁以上就是青铜阶段。一旦孩子在上小学前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错过了阅读培养的黄金时间,往后教育会更加吃力。
那如果我们已经错过了培养孩子阅读的最佳时机,现在要怎么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呢?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今年读四年级了。在读小学前,他们没有培养起孩子爱阅读的习惯,后面上小学后,才开始引导孩子去阅读,现在孩子慢慢也开始愿意去阅读了。
当然7-12岁的孩子需要家长花更多的心思去引导,才会爱上阅读的。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
在配合学校老师课外阅读要求的基础上
适当引导孩子看些其他课外书
现在小学老师都很重视阅读,一般每天都会布置些阅读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都会愿意做。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这时候家长要注意孩子喜欢哪种类型的书?再买些类似的书给孩子阅读,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比如,老师布置了看沈石溪的《保姆蟒》,你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那你就可以把沈石溪的其他书籍也买来给孩子看,拓宽孩子阅读范围。
2根据孩子阅读兴趣来选书
阅读,一定要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父母可以以多样化的读书方式,来增进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但千万不要一昧的选择自己觉得有用的书籍强制要求孩子阅读,这样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比如前文说到的那个朋友,刚开始对孩子看什么书控制很严,她自己觉得对孩子学习没帮助的书就坚决不让孩子看,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结果孩子很反感,每天完成老师的课外阅读任务后,就坚决不愿意看他妈妈推荐的书籍。
可想而知,这个朋友见到人就抱怨孩子不爱看书,孩子被贴上了“不爱看书”的标签,长此以往,孩子也觉得自己就是不爱看书,进入恶性循环。
后来我建议朋友可以让孩子自己挑书,孩子看这些书总比没看好。结果我们发现,孩子原来也是愿意看书的,现在孩子不仅看军事类的书籍,也会看人文历史类的。所以要尊重孩子选书自由的权利,保护好孩子阅读的兴趣。
3
为孩子制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果有条件,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房,里面摆放一个书架,放置孩子喜欢看的书籍。在孩子阅读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2017年浙江新高考状元王雷捷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中就说:“母亲的阅读习惯成就了我的今天。”
家长如果自己不看书,却要求孩子好好阅读,往往这种语言的力量不如我们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大。所以,要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书中的故事吸引,让孩子产生好奇心也去阅读。尤其是我们要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这样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慢慢的也会对读书感兴趣。
4
让孩子和爱读书的玩伴一起阅读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上,我们也可以多让孩子和爱阅读的朋友接触。可以让孩子和这些朋友一起去图书馆借书、一起去书店买书,一起约了去某个地方看书等。这样孩子之间还可以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更能激发彼此的阅读兴趣。
当然阅读并不会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阅读在很多时候属于隐性的技能。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爱上阅读就能马上达到某种理想的效果,也不要觉得孩子读了几本书就立马能写好作文或者学习成绩就一定非常好,更不要当孩子连一篇作文都写不好的时候,认为他们看那么多书都白看了。
阅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产生正向反馈。并且,阅读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在孩子高年级的时候才慢慢显现出来,因为学习和写作,都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这个坚持会抽枝发芽,绽放花朵,最后,结出馥郁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