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下水”已经基本板上钉钉;那么在真正起飞前,还要做好哪些具体的工作呢?其实过程也不算复杂。首先尽管是战略轰炸机,而且还是隐形的;但是仍然摆脱不了所有飞机在首飞之前,需要进行的正常测试程序。这就是提前在跑道上进行各种滑跑测试。只有滑跑测试被证明完全过关,那么才有可能再拉一下操纵杆,脱离跑道腾空而起,然后才是一飞冲天的过程。当然,既然是隐身洲际轰炸机,那么也必然有一些其他飞机,包括普通的大型飞机在首飞前所没有的准备步骤。下面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首先是在试飞机场的各种滑跑测试。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和生产单位是可以确定的,而该单位有自己的3000米的专用测试机场,因此新战轰在完成首架试飞机的生产组装之后,
只要拖出了大型的总装厂房,就可以快速进入测试机场的主跑道,进行各种地面的滑行类测试,而最终的首飞过程也可以在本场完成第一次的起飞和降落;而后续的专业试飞测试,才需要飞行转场到某个秘密航空基地进行。本场的3000米级跑道,足够大型飞机完成所有的滑跑测试和首飞起降。对滑跑测试来说,一开始进行的是低速滑行;低速滑行没有问题之后,才进行中高速滑行;最后进行模拟起飞前的高速滑行。此刻飞机的前轮已经可以实现短暂的离地状态,只是主起落架还没有最终离地而已。此时距离首飞只缺少一个拉杆和同步推油门的过程。进行近乎首飞前的高速滑行时,最高速度已经接近300公里的时速;因为测试跑道的总长度有限,因此在进行高速滑行时,需要掌握好减速刹车的时机和距离。
要为安全减速刹车留出足够的剩余跑道长度,这方面就需要相当有经验的大型飞机试飞员进行现场掌握。虽然是洲际隐身战略轰炸机,但是仍然具备90%以上飞机起落架的基本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即使类似B2的飞翼体或者飞翼体变形的大飞机,但是其起落架系统,仍然是传统的前三角布局。说白了,全球90%以上的喷气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也包括绝大多数民用大飞机,其起落架布局都是一套升级后的三轮车。只有极少数特殊飞机,比如海鹞,采用的是自行车式的前后主起落架,然后再加以机翼尖端的小起落架支撑,是特殊的4点式的。既然绝大部分现代飞机的起落架都是三轮车,那么就必然具备与陆地三轮车类似的操纵规律。这就是前轮掌握运行的方向,同时只承担较小的全车载荷;
而后两轮(或多轮结构)承载大部分自重和外力冲击,但是基本不负责方向的调整,却可以起到主刹车的作用。各种喷气式飞机首飞前的低速滑行,主要就是测试看看起落架系统这台“三轮车”的操纵性和方向敏感性如何。一般人认为这种测试似乎完全没有必要,难道飞机的起落架和配套的三套机轮,还跑不出直线?而战机试飞史上,还真有一开始地面低速滑行时,发现起落架系统跑不出直线的特殊情况。比如10号战机的首滑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后来回去修改了前起落架的双轮的直径才解决了问题。由此可见,任何战机的首飞前测试,哪怕是最简单的地面低速滑行,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不得有半点马虎的情况。只有所有低速和高速滑行包括减速和刹车系统证明完全可靠,才会进行真正的离地首飞。作为最大型的隐身飞机,
在首飞前是否彻底完成隐身涂层还是一个疑问。而某双发隐身战斗机在首飞前,其实并没有彻底完成隐身涂层的工序。这么做有1大好处,就是首飞测试期间,外界不会通过一些暗中的技术手段,得出飞机真正的隐身指标。因为即使基本几何外形已经可以实现80%的隐身指标,而最终彻底完成涂层之后的那20%的隐身数据才是最重要的。就算B2在首飞期间也没有完成全部隐身涂层,只有后期战术试飞前才做完这些工作。此时再进行试飞,则需要携带龙伯透镜一类来掩盖真实的数据。因此新型战略隐轰如果准备全状态公开首飞,那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专业的喷涂厂房。如果是以底漆首飞,则这类特殊厂房可以到后期试飞基地建设。还有人说战略隐轰的首飞早就完成,现在只不过是对外再展示一下;这次首飞的只是第二批次的第1X架!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