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两个阿姨,阿玲和苏姐,轮着休。
星期一一整天阿玲休息,我自己带娃,一门心思带娃,什么都不要想。
星期二上午红黄蓝上课,两个班,一个班大一点,一个班孩子不到三岁。看着孩子们纯真无邪的脸,心里的烦恼和不安也消失了。全心全意上课。跟这么小的孩子上课有一个问题,经常没有反应,就是你在台上卖力地表演,下面经常不是在玩自己,就是在弄别人,好不容易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安静了,可是,不会超过十分钟。所以,必须想尽办法吸引他们的短暂的宝贵的注意力。
星期三上午苏姐休息。我下午去文化幼儿园上课,那个算是兴趣班。我很享受去那里上课,因为那里的孩子们大一些,互动更好。我在台上说什么,下面反应比较好。就算有时候不是那么好,拿点吃的就可以很好的调动气氛。
星期四上午去打乒乓球,教练指导,学习横拍。小时候,没有条件,不可能有教练指导。长大了,有钱了,给自己圆梦。我还有很多梦想,学习画画,学习钢琴,等等,慢慢一个一个去实现。
星期五上午,红黄蓝上课继续。
星期六,带娃出去玩,公园,shopping mall等等。
星期天上午,给一个朋友上初中的孩子补英文,然后他陪我练乒乓球。最近看了一个抖音号的内容,对我的启发很大。他是搞英语启蒙的。他认为,孩子的系统英语启蒙应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四岁以前,以所谓的“磨耳朵”为主,就是放一些英文的儿歌,动画给他们听。记住是听,不是看。
2)四岁以后,要开始精听精读。怎么精?比如一个断动画片或者一本书,听完或者父母读完,要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3)孩子的词汇量到达2000左右,要开始一半精读,一半泛读。
4)词汇量到达4000,大量泛读。使劲看英文原版。
这番话对于我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一下子,我对于英语教育似乎豁然开朗的感觉。Helena的英语正好可以适用这样的系统训练。两岁前在英语环境,达到了第一阶段磨耳朵;四岁后去了国际学校中英文双语授课。看了这个抖音内容,我找到一些英文视频,比如Eric Carol的绘本,Pete the Cat等等她喜欢的,让她自己看一遍,然后复述一遍给我听,不懂的我跟她再一起看一遍。这样她也学习了,我也学习了。Perfect!
最近还计划在红黄蓝开一门英文绘本亲子课,我自己信心十足,就是不知道到时候反应怎么样。如果可以,复制到文化幼儿园。
就这样,每个星期都挺充实,但是又不忙忙乱乱。我很享受这种半天做事,半天休息的模式。不需要整天想工作的事,也不用整天想娃的事,工作和娃和生活,都兼顾了。享受工作,既是工作,也是学习,我喜欢学习,不学习的时候,让我焦虑,学习了,才满足充实。这才是生活。
有一些感悟。人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有一个什么马太效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果无所事事,只会越来越消沉,对自己也越来越没有自信。丧失自信很可怕,基本上这个人就无所作为了。
话又说回来,人也不能太忙。为什么?不是常说“穷忙穷忙”吗?整天做事工作,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更加没有时间思考。像苏姐一样,我看她每天,每年都是这样。家里有一个不挣钱的老公,还有一个挣不到钱的儿子,父子俩一个月工资加起来都没有苏姐多。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了。除了在我这里八个小时,星期三星期四上午她去别的人家搞卫生。每天中午在吉大一个民宿搞卫生。一天到晚,一年到头都停不下来。
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兴趣才是最大的驱动力。干自己喜欢的事,会不断想办法改进,提高。干不喜欢的,每天就是混日子,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