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不少父母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
学习很苦,但是这种苦是必须吃的,如果不学习,你就要受一辈子的苦!
这种言语中透露着父母对学习和生活的厌恶态度,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恐惧和害怕。
正常的孩子喜欢学习,盼望长大,而这些孩子却抗拒学习,拒绝生活,他们很多人会逃避现实,躲进网络虚拟世界中,他们说:我不想长大!
因为父母已经告诉自己“学习很苦,长大更苦,人生很苦”,孩子就会想:既然如此,那我还是趁现在及时行乐好了。所以,把学习和玩乐对立开来,逃避学习,恣意玩乐,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学习很苦吗?事实上,对孩子而言,玩和学习是统一的。大多数时候,孩子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在玩中学习到的,这种学习里孩子是能体会到快乐的,就像那个小男孩,他在这一路上的学习中有自己的乐趣。
为什么我们的一些父母会觉得学习很苦呢?可能是因为,这些父母小时候学习受过挫折,没有体会学习乐趣的机会,或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曾向他们灌输“学习痛苦论”,让这种底色一代代相传下来。这些家长不相信有真正爱学习的孩子,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而枯燥乏味的事,孩子怎么可能爱学习呢?
这种传递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传递,还有行为和态度上的否定与影响。
因为他们不相信孩子是爱学习的,自然会认为孩子不会主动自觉学习,需要逼迫和监督,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于是,他们会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横加干涉,指手划脚,忽略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和监督孩子学习。比如,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挑错,要求孩子必须考多少分,要求孩子不能出错,等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成功地把孩子从“我要学”变成了“要我学”,让孩子确信“学习是痛苦的”,彻底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也让家长更加确信孩子“不爱学习”和“不会独立自主学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但其实,有时父母也是孩子的挡路人。“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个问题,更确切地讲,是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因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
蒙台梭利指出,学习是孩子天然的需求,是他们获得自由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学习语言,学习走路,学习各种技能,他们不畏困难,不知疲倦。
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4.5~5.5岁进入阅读敏感期,6-9岁进入了文化敏感期,从此,他们有了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因此,按照成长规律的发展,小学的孩子都是对学习充满兴趣的。可为什么现在会出现那么多厌学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热情到底是被什么给破坏了呢?
是父母对学习的厌恶态度和对孩子学习过程自以为是的干涉。
不少父母感到疑惑:
明明我们是希望孩子学习的呀。
我们不让孩子做其他事,一心只要孩子学习。
我们为了陪孩子写作业,牺牲了自己的娱乐与休息时间。
我们把孩子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只要他能专心学习。
我们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与兴趣班上。
我们分明一直在用时间精力和金钱给孩子的学习铺路。谁说我们阻拦孩子学习之路了?
因为,他们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急躁与消极态度,深深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体验和态度。
比如,一些父母是陪孩子写作业了,可他们却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打骂吼,表现急躁,只想让孩子早点完成作业。这就是家长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和急需甩脱负担的一种体现。这样的环境下,能怪孩子不想学习和不愿意写作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