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想学但又学不进去,孩子初中学习差没出路了吗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09 08:44:14

“我高三了,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在家,我虽然很想努力学习,却怎么也无法集中注意力,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看书学习,我真的很担心自己现在的状态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我该怎么办呢?”

“我知道我应该好好学习,我也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但我就是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做题练习,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都无法提高,我可能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材料..."

“整个假期我感觉自己都是混过来了,知道要学习要上课,但就是提不起学习的劲儿,现在马上就要开学了,想到我还有好多作业没完成,我特别焦虑,不知道怎么面对老师和学校......”

初中孩子想学但又学不进去,孩子初中学习差没出路了吗(1)

随着各地陆续发出开学通知,我接到的关于学习的咨询也越来越多,有初中生、高中生,也有大学生。我能感到每个孩子都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也很想好好学习,但就是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学不进去,所以很苦恼。这种想学却学不进去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又可以如何面对呢?

想学却学不进去,是学习动机发生了偏差。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我明明很想学习,也想学好,为什么说是学习动机偏差呢?

我询问咨询的孩子“当你学不进去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担心的是什么呢?”

有的是担心完不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有的是担心自己通不过考试,没法给父母交代;有的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看似不同的答案,但担心的都是不好好学习的后果。这可能是我们在给孩子传递学习的重要性时,都在强调学习的结果——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考出好成绩,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过上好日子。

初中孩子想学但又学不进去,孩子初中学习差没出路了吗(2)

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父母和老师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如果孩子的成绩达不到要求,就会遭到父母和老师的责备与批评;只有成绩达标才能获得肯定和赞扬。这种以学习结果为学习动机的导向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呢?

1、会让孩子将学习当做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

孩子学习是为了获得好成绩,为了得到奖励,或为了避免惩罚。以此为前提,孩子往往以付出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结果为荣,希望能找到学习的捷径,并会在达到目标后终止学习,缺乏学习的持久动机;

2、会让孩子担心失败的结果,放大困难,产生畏难情绪。

孩子会把学习与日后的幸福生活相关联,会联想到学习不好等于考不好,等于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想法让他们担惊受怕,所有的心绪都在“如果我学习不好,就过不了我想要的生活,我会怎么样?爸爸妈妈会不会因此而不爱我?会不会被别人瞧不起?”诸如此类的问题上,由于过于担心学习不好的后果,孩子往往会不自觉的放大学习的困难,产生巨大的压力及其他不怎么愉快的感受,而这种不愉快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会引起拖延或是逃避,以此来避免遭受失败的打击。

3、会让孩子陷入自责模式,自暴自弃

以学习结果为动机,势必会形成全家以学习为核心,有孩子说“只要睁开眼睛,家里讨论的就是学习”,“除了学习,和父母之间就没有别的话题了”。因此一旦孩子发现自己努力学习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这样对不起父母,会觉得自己努力也没用,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会越来越贬低自己的能力,攻击自己,直至自暴自弃。

初中孩子想学但又学不进去,孩子初中学习差没出路了吗(3)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投入学习活动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大类。我们之前所说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多为外在动机,即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是出于某种外在的压力;为了考取好成绩,考入好学校,为了取悦家长和老师的学习就是在外部激励下而进行的学习。而内在动机是我们学习与否与奖励、惩罚无关,也不是单纯以成绩为目标,而是出自于我们对于知识的好奇以及寻求挑战,获得理解和掌握的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期望获得学习本身的回报,也就是求知的乐趣。

在内在动机的驱动下,学习就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本身。受内在驱动而学习的孩子,会积极的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会自己监控学习进程,调节学习行为,客观评价学习结果。会不畏失败,不惧挑战,会从失败中总结,并以克服挑战为荣。当孩子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与成就感时,会更加投入学习,也会更持久的学习。

初中孩子想学但又学不进去,孩子初中学习差没出路了吗(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