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好学生”更早的,是“五好学生”,被去掉的是哪“两好”?
但凡上过学的人,对“三好学生”一词都不陌生。“三好学生”是学校给予优秀学生的一种荣誉称号,“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简言之,就是“德智体”三方面都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确定,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世纪特别强调“素质教育”,其实,也是要全面落实这一教育方针。
其实,建国之初,学校教育就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后来,精简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因为世纪伟人的一次讲话。1953年6月30日,世纪伟人在接见共青团二大主席团时,祝贺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伟人口中的这些“青年”,其实是指全国各行各业中工作的青年,并非青年学生。不过,“三好”一经伟人提出,很快就被套用进教育方针。
“三好学生”的评选开始于1954年,其后便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的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1955年公布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都提到“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自此,“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尤其是1963年2月,“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布,“学雷锋、争三好”就成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核心活动。
自此之后,每到期末,班级与学校里最大的一件盛事,就是评选班级“三好学生”。“三好”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荣誉,也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
期间有段时间,在“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又重新开展了“五好学生”的评选。所谓“五好”,是指思想品德优良,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壮,审美趣味健康、热爱劳动,可以简称为“五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