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书法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简介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22 00:22:33

图说中国传统文化专题之十大书法高清长图名帖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艺术,古老而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诸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苏轼、赵孟頫等书法巨匠,他们用手中的笔,书写着中国书法的瑰丽和灵动,《兰亭序》《仲尼梦奠帖》《祭侄文稿》《草书诗帖》这些千古名篇的创作面世,更是诠释了中国书法所达到的一个又一个高峰。留传下来的这些中国传世书法名帖,虽历经千百年来的沧桑,但流转有序。通过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题跋和历代印记,它们极富传奇的身世与经历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些历史的收藏家、鉴赏家们留下来的迹痕,经过岁月的洗礼,早已同作品融为一体。

传统文化的书法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简介(1)

《快雪时晴帖》

【作品名称】快雪时晴帖

【作者名称】王羲之

【创作时间】东晋

【作品规格】法帖纵23厘米,横14.8厘米

【作品材质】麻纸墨笔

【收藏现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释义: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

此帖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鋩,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鉴藏家詹景凤以 “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并且认为赵孟頫受到这件书迹的影响。不过王羲之内敛沉潜,赵孟頫微有锋芒外露。

《快雪时晴帖》虽短短二十余字,却显其和谐中妙合造化的意境,于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前后两次“顿首”作连笔草书,第二行“果为”也作连笔。此书以圆笔藏锋为主,神态自如,从容不迫,起笔收笔,转换提按,似山蕴玉,虽不外耀锋芒而精神内涵,骨力中藏,识者有“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之评。而其平和简静,从容中道而以韵胜的书风已成为晋人之书的特色。

王羲之

(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传统文化的书法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简介(2)

《中秋帖》

【作品名称】中秋帖

【作者名称】王献之

【创作时间】东晋

【作品规格】贴文纵27厘米,横11.9厘米

【作品材质】竹料纸本

【收藏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藏印。

《中秋帖》最大的特点,也就是行气贯通,一泻千里。相连属映带,有实连和意两种情况,所谓实连,即一笔写成,如“不复不得”,意连,即笔画并不相连,而起止之间,承接分明。当然,实连是此帖的特点。实连的关键处在于点画与点画之间的承接。上一笔虽然接续下一笔,然而必使此笔写得圆满,才能从容而不凌乱。承接交代,或提笔暗过,顺带调整笔锋,或笔锋翻折、旋转,总是笔下发力。转笔为二王笔法的关键,过度轻巧,即中即侧而不失其度。后世只知中锋,改变方向时,不免故为顿挫,那就不是山阴法了。

传统文化的书法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简介(3)

《伯远帖》

【作品名称】伯远帖

【作者名称】王珣

【创作时间】东晋

【作品规格】原帖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作品材质】纸本墨笔

【收藏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伯远帖》是一封问候友人的书信:“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短短5行47个字,表达了对友人病况的担忧,和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此帖结体疏朗,笔顺天成,寓雄强于率意之中,瘦劲古秀,董其昌称其为“洒洒古淡”,与羲之、献之新体区别明显。其用笔的使转顿挫精微之处,是摹本和刻帖难以做到的。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传统文化的书法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简介(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