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近两个月里,嘉定江桥镇封浜敬老院员工、江桥镇某村防疫志愿者张少杰的日子过得甚是魔幻。从防控初期开始,张少杰首先是进入隔离酒店成为志愿者,接下来根据防疫规定进行了7天的居家隔离,再之后,又进入了某村进行志愿者工作。一直奋斗在抗疫一线,一刻都不曾停歇。
凌晨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四点钟、五点钟……他见证过疫情下每个时刻的夜空,见证过上海的忙碌与寂静。
看过凌晨每个时刻的夜空
3月23日,刚刚结束7天的居家隔离,张少杰离开家,进驻某村成为志愿者。接下来,组织居民有序开展核酸,转运阳性和密接人员,每天的忙得像是陀螺。
凌晨四点半起床,五点防护准备,六点准时参与全域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10点转场阳性病例外运;下午2点开始封控楼采样,晚上8点多结束;晚上9点接到阳性病例外运任务,次日凌晨2点多还没有结束。这天连续工作时长达到了22多个小时
连轴转是常态,而作为志愿者,潜在危险也在身边。有次一位86岁老人阳性,张少杰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上门,帮助收拾东西,一路护送,把老人送上转运车辆。
“说实在的,这段时间睡眠严重不足。天气最热的那几天,一天防护服换了4套,我一个大男人,也是硬撑,身体有些吃不消。好在有之前在隔离酒店打下的‘基础’,哈哈!”张少杰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
隔离酒店里,难忘两天一夜不眠不休
张少杰说的‘基础’是此前在隔离酒店近三个星期的志愿工作。
这次战“疫”初期,作为预备党员的张少杰响应组织号召,成为了一名隔离酒店的防疫信息员。一进酒店,张少杰就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两天一夜的不眠不休,用他的话说“这两天一夜的经历一辈子都忘不了,也是人生特别宝贵的体验。”
进入隔离酒店当天晚上凌晨左右,陆陆续续接受了177位境外隔离人员。由于信息员不能和隔离人员进行直接的接触,所有人员信息都是由医生拍照,然后由信息员根据照片上传。根据防控要求,所有人员的信息都需要全部上传完毕。而每位人员的信息都需要做到一人一档,制作成表格。为了确保信息准确,中间需要反复核对。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张少杰和同伴开始不眠不休地信息上传。
登记完信息,一切才是开始。张少杰还需要统计每个人员的就餐信息。177人,众口难调。有的不吃午餐、有的不吃晚餐,有隔离人员不喜欢米饭,要求牛排、意面。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当问到两天一夜不困吗?张少杰表示,已经不困了,不仅不困,也不饿,只喝得下水。谁能想到,这个两天一夜不眠不休的信息员,实际上已经并不年轻。他的36岁本命年生日,就是在隔离酒店度过的。
“生日当天都不记得了,我们领导给我送了个大蛋糕,家人也就视频通通话了。”就这样在忙碌中过了个本命年生日,张少杰说,原本是打算和就职单位——封浜敬老院里的百岁老人一起过的,沾沾福气,当天就和老寿星连了一下线。“有些小遗憾,哈哈,不过实在忙。”
忙,是张少杰每天的日常。有时候楼层保安送错了饭,导致订饭的人员没拿到饭,没人的房间门口又放了饭,就需要张少杰去协调处理。有时候,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 “小状况”。
这天,张少杰接到隔离人员的投诉电话,说为什么他外卖点的辣条不能送进来,而别的人就能送进来。根据防控要求,辣条这样的辛辣食物,是不允许配送的。张少杰了解下来,发现有“机灵”的隔离人员钻空子,在送餐公司的小程序上点了辣条,和配餐一起送进来了。哭笑不得的张少杰赶紧联系配餐公司,让对方把小程序上的辣条下架。回头又安抚隔离人员,请他多多谅解,特殊时期特殊状况,多多理解。
正是之前的志愿服务工作,让张少杰深切地感受到疫情之下,需要更多人舍弃小家,投入到抗疫一线。如今,张少杰依然奋战在前线,他说,疫情不息,志愿工作不停。
“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忙里偷闲通过照片看看两个儿子,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孩子们能早点出门。”
张少杰只是全镇众多志愿者的一个缩影。他们,是别人的儿子女儿,妻子丈夫,父亲母亲。他们,默默付出,承受着身体的透支,只为,让我们大家能够早日站在阳光下。
作者:薄小波宋艳红
编辑: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