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地处黄河,徒骇河,小清河冲积平原,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夏商周三代,滨州地区属于东夷文化,蒲姑氏族的聚集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蒲姑文化。但是这些文化遗迹大部分都被深埋于地下,因为黄河冲积的原因,滨州沿海一带的区域其实有好多都是黄河冲积而成,形成时间并不长。
山东省滨州市是一座新兴的城市 ,历史上曾有滨州。滨州始设于后周显德三年,当时治所在渤海县城,就是现在的滨城区一带。这个滨州,其实是从棣州(治所在惠民县)分出来的。明朝初年,棣州改为乐安州,又改为武定州,武定州滨州均属于济南府。清朝初年,两州升为直隶州。雍正12年改革吏治,武定州改为武定府,滨州降为散州归属武定府。民国时期1913年,全国废府设道,现滨州所属区域短暂归属于岱北道,济南道,治所均在济南。1925年的时候,重新设立武定道,1936年更名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仍在惠民县。
后来曾经有一个管理范围无比巨大的渤海区,曾经管辖40余个县。在建国后的1950年撤销了,其中12个县建立了惠民专区,这也就是现在滨州市的前身。建国初的行政区划调整频繁,到上世纪60年代初区划基本稳定。1961年惠民专区管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博兴,高青,利津,垦利,广饶,邹平,桓台共12个县。
划重点,1961年复设的惠民专区,专区行署并没有回到惠民县,而是设在滨县下属的一个乡镇北镇,当时的北镇不过是方圆几十里一个较大的乡镇,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是这里有两条刚刚修建的国道交汇,并且为惠民专区的中心地带,后来以此地为基础建立了滨州县级市。
这样从1961年到1992年,31年的时间惠民专区和后来的惠民地区行政中心并没有在惠民县,这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有时候看地图还可以看到滨州市上面标注有北镇。
1983年东营市建立,利津广饶垦利,三个县归属东营,桓台划归淄博。1989年高青县也划归淄博。这时候剩下的辖境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滨州市。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滨州地区,2000年改设滨州市。
从上面的区划变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惠民所在的武定府及其前身棣州原来一直是滨州地域的中心,而滨州市所在的滨城区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历史积淀不够,所以滨州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点缓慢。现在有三所高等院校,相比其他兄弟城市,确实稍显不足!
现在就来介绍一下滨州市下属的三所大学。
1.滨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