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不会应该从哪里开始学,高数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23 23:35:19

明年的广州中考将是改革的第一年,在数学这一科上,我们仅仅能够确定的是分值向省卷看齐,从150分变成120分,但是具体考试时间,命题方式等有什么变化,还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法。但不管考试怎么变,有很多学习的方法是不会变的。如果你即将进入初三,不妨收下这份数学学习指南。

本文将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针对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建议,后半部分则是精确到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每一个章节的分析。

第一部分

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应该侧重的地方当然是不一样的。首先是基础非常不错,目标瞄准110分以上的同学。

这部分学生一般又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是要分开来讨论的:

  1. 顶级民办初中的前列学生
  2. 公办初中的尖子生

之所以要区别对待,主要在于学习环境的差异。

能奔着110甚至120目标去的学生,大部分出自民办初中,排头的几所民办中的战斗机例如育才实验、金广附,整个年级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有这个实力,稍微二线一点的民校估计也有半数学生能达到这个水平。然而,在公办学校里,只有“重点班”里的部分学生以及平行班里偶尔出现的一两个学生能有上述水平。

这两者最核心的差异是,老师讲课内容完全不一样。是的,不仅仅是侧重点不同,而是几乎是完全不一样。随着学期的深入,战斗机民校把将越来越多地把讲课重点放在压轴题的训练上,嗯,就是一节课讲一两道题的那种;而公办学校平行班,不得不由始至终把讲课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题型。

老师A:一旦碰到这种函数压轴题里涉及垂直的问题,除了常规的设动点用勾股解决问题外,今天我们再讲一种更快的方法,那就是k1乘k2等于负一……诶,什么?你们都学过了?那还配合我听一听吧,好歹我是个老师。(崩溃脸)

老师B: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吊塔大于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吊塔等于零,方程没有实数根,吊塔小于零……唉,说了三百次,一元二次方程没有一个实数根的情况!(崩溃脸)

嗯,二者的差距大概如此。

所以,前者如果能紧跟学校老师脚步,其实没有什么补课的需要,顶多在初三下学期冲刺前,有针对性地补补弱项即可。唯一的建议,就是注意细节,例如确保计算正确率,答题规范性问题等。

而后者,公办学校里基础不错的同学,很遗憾,学校课堂教学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你。在学校,你能够做的就是确保基知识完全过关,基础题目完全没有问题,然后课后自己找时间提高,最佳方案就是补课。在选择课外补习的时候,要选择把教学重心放在提高题乃至压轴题上的。但是切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课堂知识吸收与课后作业完全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另外压轴题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消化的,绝不是每周一次课,然后一周都不接触就能掌握。想想看,你那些来自民校的竞争对手每天在学校就在重复做着这些题目,你要逆袭谈何容易?

很遗憾,这部分提到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为什么家长为了知名民办初中抢破头,从小开始各种超前教学和特长学习。庆幸的是,今年开始小升初进入100%摇号时代,这个不健康的势头未来将很大程度被压制,算是拨乱反正的表现吧。

再扯下去就扯远了,有兴趣可以回顾:。

第二部分,应该是占据比重最大的人群,数学成绩介乎及格边缘至中上水平。

他们有的是文科比较优秀的偏科生,数学也学得很努力,但只能维持一个尚可的水准;更多的不是偏科问题,即各科成绩差不多,既不是很理想也没有很差,并且波动程度较大。这个群体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比较广泛,本文只谈学科问题,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等先按下不表。造成数学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数学科的学习定位不清晰,二是学习方法未掌握。

初三了,是时候把定位问题拿出来讲了。你究竟希望考怎样的学校,这些学校需要怎样的中考成绩,而你目前的成绩如何,要完成这个目标,在数学这一科你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分数?家长和学生,你们不妨找个时间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给自己定两三个目标,可以有憧憬的目标,也可以有保底的目标。

例如,广雅是我心仪的首选,但考虑到可能比较遥远,真光可能是更合理努力方向,至少不能差过四中吧?那么你就应该弄明白,依据今年的情况,广雅需要715分,真光大概680分,四中则是630分,结合自己的各学科情况,如果我语文英语比较理想,理科偏弱,那么数学这一科上比较合理的对应目标可能是110分,100分和90分。随着学期的深入,考试的增多,这个目标可以不断完善,更加仔细。

之所以把定位问题放在这一部分来讲,是因为这个问题是制约成绩中等学生的最大桎梏,太多太多学生,包括家长,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对目标没有任何概念,学到哪里算哪里。而这是第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不会出现的情况。

有了定位,接下来讲数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粗略地把一份中考数学试卷的难度要求比例看成5:3:2,即可简单,中等和难题部分分别约占50%,30%和20%。对你们来说最直接的建议,是百分几百打好基础,搞定那50%的简单题,日常作业、补习努力做好30%的中等题,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尝试在20%的难题里拿到一点分。然而很遗憾,大部分此类学生基础非常不扎实。

进入初三,知识内容难度会增大,二次函数,圆,和相似这三章内容,都必然会在那20%的难题里面出现。有一个误区是,什么是数学难题?数学的难题主要难在运用灵活,一道题需要调取多个知识来解决。举个例子,哆啦A梦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需要在百宝袋里拿出能够解决这件事情的法宝。那么放在数学里,每一件法宝就是你所掌握的对应章节的知识,更复杂的事情是,很多时候一件法宝不能解决,需要多件。所以首先,你的百宝袋(脑袋)里需要有这些一件件的法宝(知识),然后需要通过练习,在考试的时候快速想到应该用哪些法宝组合在一起。

所以,看到没有,所有的问题首先还是基础,放到接下来的初三上学期,那就是每一章你需要掌握一些什么,对应做出来怎样的题目,关于这点,不妨拉到文章第二部分,收藏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老土的建议,错题归纳。错题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大考(期末考、期中考、月考)>普通测验>作业与教案。所有大考题目,建议弄明白每一道题,并且专门记下来不断归类,回顾;普通测验,所有不是因为粗心而错,确实是不会做而扣分的题目,记下来,归类,回顾;作业与教案,选择少部分常见却还未掌握的题型归类,回顾。关键词:归类,回顾!近似题型的归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在有空的时候以及大考之前的回顾,即是最好的考前复习。我们不是做题机器,我反对题海战术,但是前提是,做的每一道题都有收获。

最后,是数学常年达不到及格线的同学。

对于这部分学生,先问问自己,还想不想学?如果不想,可以省略,神仙也没有救。

如果还想学,那么我明白你们在学校可能连课都听不懂的痛苦。没办法,数学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你只有二三十分,那么说实话,学新知识完全没用。举个例子,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如果你没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因式分解,基本没法学。如果没有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次函数的底子,二次函数完全没法学……

所以,剩下一年,还想有救,先放下新知识,重构旧知识。

重新认识初中数学

初中的数学,都在考什么?准确的说,是要学生掌握一些什么能力,才能应付过来?我们需要对初中的数学有一个宏观的重新认识。

数学,可以简单分为代数与几何。我又会把初中学生要掌握的能力分为四个:运算能力、方程能力、几何能力函数能力。

其中,运算能力和方程能力是基础。

运算能力,指学生掌握所有代数运算、整式、分式、二次根式运算的能力。具体内容及所属学期如下: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初一上)、实数(初一)、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初二上)、二次根式(初二)。

方程能力指学生学过的所有涉及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答能力。具体内容及所属学期如下:一元一次方程(初一上)、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初一下)、分式方程(初二上)、一元二次方程(初三上)。

几何能力和函数能力,顾名思义,学生在处理这两类数学问题中展现出来的能力。

这个水平的学生, 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在学校即便想听,也是根本难以听进去的。因为基础的缺失,会导致后面的雪球越滚越大,听课,做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唯有先重新认识游戏规则。

为什么叫重新认识游戏规则?我会这么和学生说:你们玩任意一个游戏,不熟悉游戏规则怎么玩?以王者荣耀为例,大到按键操作,胜负规则,小到某个英雄的技能有什么作用,怎么使用,你必须先懂,才能开始玩。同理,比如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你必须要知道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移项,移项要变号等等这些规则,才能开始去解方程。所以,首先是要让他们按照知识的先后顺序,先认识并记住游戏规则,哪里不知道,就回到哪里开始。

比如上面提到的运算能力,就应该按照这个步骤先检测:小学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运算(引入负数)→整式加减→实数运算→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其中每一个环节,确保学生知道是怎么计算得到结果的,然后进行下一个内容,否则就从这一部分开始重新认识。

回到王者荣耀,在知道某个英雄的特点,以及技能怎么使用之后,如何玩得溜?不断玩玩玩!在一局又一局的游戏里,摸索出技能释放时机,风*的跑位,以及和哪些英雄配合最好等等。也就是从纸上谈兵,变成熟能生巧。同理,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规则,接下来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反复不断地练习,完成这一类问题从单纯准确率,到追求速度、计算复杂度、准确率的同时提升。注意,这只要停留在纯计算层面,暂时不需要加入例如应用题等其他问题

运算与方程的所有内容完成上述两步后,比起分数上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回到正常的数学学习轨道上,即可以正常听课,完成作业,在涉及物理、化学等的计算问题上不再害怕,对数学找回一定的信心。

第二部分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基础部分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 四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3. 充分掌握根的判别式(即△)
  4. 充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以及几条相关拓展的式子
  5. 实际问题中的增长率问题、握手/送礼问题、病毒感染问题

进阶部分

实际问题中的矩形面积问题

初三数学不会应该从哪里开始学,高数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1)

利润问题

初三数学不会应该从哪里开始学,高数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2)

总结

★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必须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是万能的方法;其余学生则都应该要掌握所有解方程的方法,基础较好的学生,最好对十字相乘法有足够的熟练度。十字相乘广州中考非必考,但是高中会大量使用并默认已经掌握。

★关于根的判别式,即△的题目,要条件反射地知道,看见哪些字眼(两个不相等实数根、两个相等实数根、没有实数根),则肯定是要列出△求解。

★韦达定理基础2条公式需要非常熟练,另外几条拓展公式都是可以推导的,实在基础差的同学死记硬背也要记下来。

★实际问题共可分为五类,其中前三类较基础,进阶部分的两类则变化较多,较为灵活。一般握手/送礼或病毒感染不会在大考里面出大题,其余三类都有可能出现大题。

★一元二次方程学不好,二次函数会非常吃力,因此一元二次方程是所有二次问题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基础部分

  1. 熟练掌握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图像(开口、顶点、对称轴、最值)
  2. 熟练掌握二次函数一般式的图像与性质
  3. 知道a相同的任意二次函数如何通过平移得到
  4. 熟练解决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顶点式、一般式、交点式)相关问题

进阶部分

  1.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较难的题目,如给出一个二次函数图像,判断一些含a、b、c的代数式的正负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非常灵活的一类题型
  3. 建系,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某些应用问题
  4. 二次函数综合性大题(动点问题)

总结

★二次函数是中考占比最高的单个章节,能够达到35分以上,题目难度跨度大,一定会在压轴题里面出现,并且对高中函数能否学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应该重视的章节。

★二次函数顶点式在使用的时候,对称轴x=h的符号非常容易出错。

★图像对解决函数问题非常有帮助,不可逃避,借助图像才能深入地理解函数。学生要习惯看图,作图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一些比较灵活的题型时。

★压轴题需要长时间,系统的练习,在基础部分没搞定之前,不宜花费过多时间。另外学校也会有所选择,一般的学校或者班级,几乎不会讲压轴题型的二次函数问题,而优秀学校或者尖子班却会把大量时间用在这里,这也是无奈之举,老师需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授课,因此如果在确保基础完全过关的情况下,学校如果不讲或少讲,是应该找课外辅导机构去加强压轴题型训练的。

第二十三章:旋转

基础部分

  1. 旋转作图题
  2. 判断中心对称图形
  3. 利用旋转前后图形全等解决部分几何问题

进阶部分

以旋转作为工具,解决较复杂的几何问题

总结

★旋转这一章知识点不多,学生要记住并不难,中考也有关于这章节的送分题(选择题会出现问什么哪些中心对称图形)但是,考题会通过旋转这个工具在几何证明题里面考学生辅助线的运用,难度会很大,本质上是几何的综合运用。

★期中考期末考必然会考旋转作图,而中考作图也有不低的概率出现旋转,因此作图是每个学生都要过关的。

第二十四章:圆

基础部分

  1. 与圆有关的定义(半径、弦、弧、圆心角、圆周角)
  2. 垂径定理
  3. 圆心角、圆周角相关定理
  4. 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 切线相关题目
  6. 正多边形与圆
  7. 与圆有关的计算(扇形、圆锥)

进阶部分

圆的综合证明大题

总结

★圆的学习与多边形有不一样的地方,整个关于几何题的思维形式会有改变,与圆有关的题目,必须考虑圆周角与圆心角,这是多边形所没有的,学生在寻找条件的时候容易忽视这点。

★这是知识点非常零散的一章,也是需要记忆的比较多的一章,个别经常不记公式或定理的学生,要采用默写的形式去记住定理和公式。

★圆的综合证明题,非常灵活,尤其多会出现圆心角、圆周角关系,以及切线的证明,往往是中考中压轴题之前一题(22、23题)的存在,存在一定区分度,需要多加练习。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基础部分

  1. 充分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的含义
  2. 会用列举法(列表、树状图)求概率
  3. 充分了解什么是用频率估计概率

总结

★比较简单的一章,但却又是必考的一章,期末考肯定会出现大题,中考也有极大概率出现大题,因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划算的,简单却必考,那不是送分的形式存在吗?

★本章重点要放在列表或者画树状图求概率上,注意两点,一是依据题目表述,确定是放回还是不放回;二是要非常强调格式,越简单的题目,改卷者越会在格式上面抓得严,因为格式丢分是非常可惜的,但是不少学生却总是忽略这一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