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笔法与运笔技巧,楷书基本笔法运笔图解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30 07:37:17

其次是逆入回锋笔法,即米芾所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说的是笔画的起笔、收笔都要逆入回锋。所谓逆入是笔锋向相反的方向下笔,然后下顿回行,收笔时往下顿回锋。逆入回锋的作用,一是使笔画起止具有完整性和力度。相反,笔画则容易如同火柴棒一样,笔画突然来又突然止,力量无从表现。起收笔逆入回锋,藏锋运笔,要求中锋用笔,这样造成笔画的厚重坚实,有浮雕感。二是逆入回锋用笔使笔画具有姿态,抢笔逆锋而入,转笔而顿笔或蹲笔而锋回,一去一回一顿就产生多种多样的笔痕姿态,回转停顿的时间长短和笔锋所占面积的大小,露锋或藏锋等等的不同,笔画的形态也就各异,引起字的姿态千变万化。

中国书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极为丰富的笔法技巧,每一种用笔都有它的专门名词和内涵。写楷书的笔法就极繁多,如抢笔、顿笔、蹲笔、挫笔、衄笔、折笔、转笔、翻笔、绞笔、行笔、驻笔等等。

抢笔。指入笔前笔锋不落纸而作折势的一种下笔前的准备动作(图11)。

楷书笔法与运笔技巧,楷书基本笔法运笔图解(13)

楷书笔法与运笔技巧,楷书基本笔法运笔图解(14)

顿笔。指笔锋下按时,受下按时的压力垂直落纸之后,受到纸面的阻力,使弹性的笔毫不断地压铺在纸面上,达到一定的深度,成顿笔状(图12)。顿笔力度要恰当,如果过重时,笔毫铺得过多,时间长,就会出现点画肥滞。

蹲笔。运笔如顿笔,然而力度轻于顿笔,按时在著力与不著力之间,运笔也比顿笔快。

挫笔。指顿笔后略提起,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笔画的转折处。

衄笔。笔锋去而逆回。

折笔。指笔锋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逆返。折锋可以方折,也可圆折。方折则出现方棱,圆折则不露锋,成为圆转(图13)。

转笔。指笔锋回旋。回旋时藏锋不露棱角,不露笔锋。

翻笔。指笔锋在第一笔势未尽时,即趁势翻转到第二笔,从横画转到竖画(图14)。

绞笔。指笔锋绞动。

行笔。指笔毫正在向前运行。

驻笔。不提不顿,不转不动,笔锋着纸,停以取势。

以上所讲的这些笔法知识,不是机械地去理解和练习,而是在临写范帖过程中都会碰到的,在写点画中很自然地用这些方法。有些教师在指导学员临帖中只是讲怎样去临,却不说明有关的笔法基本知识,使学员只是盲目地去模仿,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写。不懂得笔法的基本知识,就不知道笔法的基本概念。为了临好帖,就要懂得笔法的基本知识和笔法技巧,然后临写范帖,进行实践,才会加速临写范帖的过程,加速基本功练习的速度。

楷书笔法与运笔技巧,楷书基本笔法运笔图解(15)

楷书的结构

初学书法者在临帖时很容易盲目照着范帖一笔一画地摹仿,不理解楷字的大结构,因而不容易掌握字的全局结构的搭配,效果往往不好。只有对汉字的结构有个大体的认识,学习的收效才会大。汉字的大结构,可分为单体结构、双体并列结构、双体上下结构、三体并列结构、三体上中下结构、三角结构、四角结构、包围结构、参错结构、多体结构等(图15)。现分述如下:

1.单体结构。由单体组成,一般笔画较少,如“九”、“文”、“米”、“下”等字。单体字在安排笔画时要注意结体平整,重心稳定,笔画之间要呼应、搭配。

2.双体并列结构。即由两个单体组成一左一右并列的结构。这种结构又可分成若干种。

第一种是左为副右为主结构。以偏旁为副,另有单体为主,如“休”、“枝”、“矿(礦)”、“驰(馳)”等字。偏旁约占总体面积的三分之一,主体单字约占三分之二。双体之间,要注意避就和呼应,整体结构才能严紧。不要使偏旁过疏,使主体局促。笔画之间要穿错,互有呼应、有联系。

第二种是双体同等结构。即两个单体各占面积的一半,如“好”、“殷”、“鸭(鴨)”、“明”等字。这种结体的字,要求匀称中求变化,呼应中求集中。

在双体同等结构的字当中,有一种重字双合结构,如“朋”、“林”等字,本来双体所占比例相等,为了使对称中有变化,往往变成主副结构,即左侧单体写得比右侧单体部分窄,两个单体相同的笔画,也要写得有变化,不能雷同。如“朋”字的四笔竖画和六笔横画,不能写成均匀死板。

第三种左主右副结构。即和第一种相反,如“即”、“剑(劍)”、“鄂”、“歌”等字,左侧单体笔画多,右侧是偏旁,笔画少。左旁占面积三分之二,右偏旁占三分之一,笔画之间要注意避就呼应和变化。如“即”字,左右都同一方向,“

楷书笔法与运笔技巧,楷书基本笔法运笔图解(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