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技巧分享,如何在两个月内备考英语专业八级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1 07:41:31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技巧分享,如何在两个月内备考英语专业八级(1)

第一章 教识中天北斗星:考试大纲解读

第一节 大纲呈现

在正式切入到专八翻译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来追问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何谓翻译?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其实在中国古人那里早已有之。作为我国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曾出现过一个“象胥”的官职,意思即是精通不同语言的官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翻译人员。当时间流逝至唐代,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贾公彦在为《周礼》所作的《义疏》里,曾专门为“译”字的语义进行了解释:“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这种解释与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翻译”基本上是重合的。例如,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翻译就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与贾公彦的解释不谋而合。

就其价值与意义而言,翻译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人类不同民族的接触交流、商贸往来、文化融合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西方的百年翻译运动,还是中国的西学东渐,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例如,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郑振铎曾说:“翻译家的责任非常重要,无论在哪一国的文学史上,没有不受别国文学影响的痕迹。而负这种介绍责任的,却是翻译家。”也正是由于翻译在语言学习和文化融合中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专八考试自其设置以来,就把翻译部分列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英语专八考试在中国已经具有多年的历史,其考试大纲历经数次修改,变化较大,特别是对于考生翻译速度的要求方面,变化尤其显著。例如,在早期制定的大纲中,对考生的要求是每小时翻译200词~250词的一个段落;而到最新制定的大纲中,则明确规定考生的翻译速度要达到每小时250词~300词。这与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是颇为一致的。其要求是: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词~300词。英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英语专八考试大纲这么多年来的变化,表面上反映了考试大纲对于考试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实也同时说明了考生的素质和能力也在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版本的考试大纲要求,已经无法对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区分。考虑到现在考试所依据的考试大纲是于数年前制定的,而在从那时到现在这一时间距离里,各个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和翻译技能自然也在逐步提升,因而准备来年专八考试的考生,最好能够意识到“每小时250词~300词”的标准已经“相对过时”,最好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稍微加快自己的翻译速度。

虽然对于翻译字数的要求是越来越多,对于翻译速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快,但就翻译的内容和题材方面,却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最新制定的考试大纲要求学生翻译一般文学作品或者杂志、报纸上的论述文,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对翻译技巧的掌握。反观过去数年的专八考试,在内容层面上基本没有脱离考试大纲设定的这一范围。从形式上来看,专八翻译部分考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汉译英和英译汉。翻译考试总的时间为60分钟,对汉译英和英译汉部分不再做单独限时。就学生的翻译速度而言,一般要求是每小时约250至300个汉字或单词,汉译英和英译汉都是如此。专八考试中,翻译部分共占总成绩的20%,其中汉译英和英译汉各占总成绩的10%。

下面分别对汉译英和英译汉部分作出说明。

在汉译英部分,建议考生按照严复所提出的“信(Faithfulness: expressing the main idea, or precisely conveying the cont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达(Expressiveness: smooth and natural, or being explicit and smooth)”两个标准,也即“保全原文意义”、“译文通顺易懂”的标准将原文翻译出来,一般不要求“雅”。当然,如果考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

在英译汉部分,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要求与汉译英部分基本接近,即能够做到“信达”即可,只要能够忠实、流畅地将原文翻译出来,那么基本上就完成了任务。不过这样的翻译一般只能达到及格或者比及格略高一些的分数,很难得到高分。考生要想在英译汉部分获取高分,最好经常修改自己的译文,做到《诗经》上面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雅”上能够有一定的突破。在翻译内容方面,英译汉要远远比汉译英广泛,一般是要求翻译一段英美报纸杂志上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字,有时候也要求翻译一段文学原著中的片段。整体而言,英译汉的内容涉及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几乎无所不包。在篇幅上面,英译汉部分这几年来基本上也保持为150个单词左右。

从往年经验来看,考生普遍感到,翻译部分是整个专八考试中难度系数较大的一个部分,其难度可能仅次于听力中的听写(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究其原因,或许会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翻译本身就是难度系数较大的一项工作,对此,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现代汉语词典》主编吕叔湘曾说:“一般人总觉得创作难而翻译易,只有搞过翻译工作的人才知道翻译也不容易。创作可以‘写你所熟悉的’,翻译就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了。即使以全篇而论可以算是‘熟悉’了,其中还是难免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问题,非把它解决不能完成你的任务。”其次可能是广大考生未能掌握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因而导致整个翻译能力都很难有明显提高。再次,有些考生虽然认真钻研学习过翻译方法,但由于平时翻译实践时间有限,没能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因而导致考生的翻译水平一直停留在某一高度,很难继续向上突破。这几个方面提醒我们,如果想提高翻译水平,提高专八考试成绩,就既要学习翻译方法,又要进行大量练习。本书即是根据最新制定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重点讲解一些应试技巧和应试策略,并配套相关练习,目的即是帮助广大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以及准备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学习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争取在专八考试中获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当然,本书并非完全是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完成的,这就是说本书定位的隐性读者不仅仅是专八的备考者,对于那些希望提高翻译水平的英语爱好者而言,本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需要略加说明的是,虽然本书从整体上划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主要板块,但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二者都同属于翻译,因而二者有着许多相似相同之处,不能截然将二者人为割裂起来。因而本书作者在讨论英译汉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也会涉及汉译英部分中与之类似的内容。反之,在讨论汉译英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涉及英译汉的部分内容。

第二节 翻译方法

专八考试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历年来都占总成绩的10%,按现在百分制计算的话,即各占10分。在这10分的评判中,给分标准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译文忠实性”与“语言适切性”,其中“译文忠实性”占7分,“语言适切性”占3分。这就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忠实,不能机械地进行翻译,或者漏译,甚至对原文意思进行明显篡改。存在类似问题的译文当然是没有达到专八命题者考查初衷的,自然也就无法得到高分。

阅卷教师在专八翻译考试评分的时候,基本上是采用看点给分的原则。因而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踩点。由于每个点都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要求考生在翻译时能直译就尽量直译,特别是在翻译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时,要尽量做到直译,我们一般称之为顺水推舟法。当然,有时候做到完全忠实则是一件颇为艰难的事情,甚至是难以企及的、不可能的事情。林语堂曾说:“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因此,百分之百忠实,只是一种梦想。”既然“百分之百忠实只是一种梦想”,那么在专八考试中对于那些既能直译又能意译的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能将二者颠倒过来。不能直译就采取意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我们一般称之为移形换影法。如果实在不能直译的话,就只有采取意译的方法,我们喜欢称之为翻天覆地法。下面我们将对这三种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讨论,考虑到这是一本应试性的辅导教材,对于那些看上去“玄而又玄”的翻译理论此处就不作过多论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几个例子:

1.顺水推舟法

In dealing with a challenge on such a sca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参考译文:在应付一个如此规模的挑战过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分析:“顺水推舟”语出元代著名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顺水推船”的字面意思是指顺着水流的方向来推船。显然,我们此处所谓的“顺水推舟”,“水”即是指原文,而“舟”则指代译文。“顺水推舟法”乃是指按照原文的表达顺序来处理译文。上面例句中的译文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的顺序给逐字逐句翻译出来的,这样的译文既比较忠实,又比较流畅,特别是最后引号中的翻译“团结则存;分裂则亡”堪称佳笔妙作。

The upside is the possibilities contained in knowing that everything is up to us; where before we were experts in the array of limitations, now we become authorities of what is possible.

参考译文:积极的一面是,既然知晓万事都取决于我们,那么就有无限可能。以前,我们能够熟练应对种种局限;现在,我们可以牢牢把握任何可能。

分析:这句话的翻译在其难度系数上要比上面一句的翻译略高一些,但只要理解了英语原文,在进行汉语的表述时只需要将译文的句序稍加调整即可,整体而言仍然可以采用顺水推舟法。

The star laid his cards on the table yesterday, claiming tha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ounds of licence payers’ money is being wasted.

参考译文:昨天那位明星摊了牌,他宣称,数十万镑执照付款人的钱正在被浪费掉。

分析:在一些扑克牌游戏中,尤其是在涉及赌博的游戏中,玩牌人在游戏结束时将牌放在桌上看结果,因此put or lay their cards on the table被用作隐喻谈论下面这种情况:某人决定是否将以前保密的想法、计划或意图公开。在这里,put or lay their cards on the table指原原本本告诉人们自己的想法、计划或意图,尤其是大家可能曾经认为需要保密的想法、计划或意图。

Bu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bank of justice is bankrup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funds in the great vaults of opportunity of this nation.

参考译文: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我们绝不相信,在这个充满机会的国家里,它的巨大金库会资金不足。

分析:“正义的银行”在汉语文化语境中一般很少出现,但此处按照原文将其直译为“正义的银行”,读者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仍然可以有效地理解此处“正义的银行”所指为何。换言之,读者在面对这样的译文时,并不存在理解上面的问题。因而译者采用顺水推舟法将其直译出来,仍然是上策。

Many everyday tasks take a surprising toll on the environment. A Google search can leak between 0.2 and 7.0 grams of CO2 depending on how many attempts are needed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To deliver results to its users quickly, then, Google has to maintain vast data centres round the world, packed with powerful computers. While producing large quantities of CO2, these computers emit a great deal of heat, so the centres need to be well air-conditioned, which uses even more energy.

参考译文:许多日常工作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大得惊人。每一次谷歌搜索能释放0.2到7.0克的二氧化碳,这取决于为了获得“正确”答案做过多少次搜索尝试。为了迅速向用户提供搜索结果,谷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安装一台台强大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大量热能,因此这些数据中心需要良好的空调设备,进而耗费更多的能源。

2.移形换影法

The talk about raising taxes was a red flag to many voters.

参考译文:关于增税的谈论激怒了许多选民。

分析:与“顺水推舟法”不同,“移形换影”并没有明确的文献出处。不过,相信喜欢中国武侠或者金庸小说的读者都知道,这是武术套路的一种,意思是在瞬间能够飞来飞去,但仍然保持原先的影像。此处我们所谓“移形换影”是指在表层上可能译文与原文有一定的距离,但如果仔细品味,则会发现原文的“影像”其实并没有被改变。在上面的例句中,原文表层信息——关于增税的谈论对选民来说是一面红旗,但这样翻译没法让人理解。a red flag是令人生气的事物,源于西班牙的斗牛民俗。斗牛场上,人们用红布来激怒牛,所以这句话的本意其实是激怒了选民。不过,对于汉语的读者而言,由于自苏维埃革命以来,红旗就变成了革命的象征,所以人们往往将这层意思带入进来,这其实是不太合适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成语、谚语虽然尽可能地采用直译,但在很多情况下都得需要意译。下面再来看几个例子:

All of these lovely things by which he had set great store went for a song.

参考译文:他把自己曾经珍爱的那些宝物都贱卖掉了。

分析:句子中的get great store by something和for a song是两个固定的说法,前者意思是consider something to be very important;后者意思是very cheaply。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出两点:首先要做好翻译,不能因为认识每一个单词就可以“望词生义”了,而必须注意到由几个词构成的词组的言外之意;其次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增加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

He was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before his driving test.

参考译文:在驾驶考试之前,他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分析:究竟是按照直译法将其译为“热砖上的猫”,还是按照意译法将其译为“热锅上的蚂蚁”?其实,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可成立。但就专八考试的翻译而言,最好采用因地制宜的意译法,因为这样的译文在阅读起来显得比较流畅通顺。

The recipe for success in such marriages seems to be that the man should have a career which has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with his wife’s money.

参考译文:在这类婚姻中,成功的处方似乎是男人应该有事业,而这个事业与他妻子的钱财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分析:recipe即食谱,它由一个原料单子和一套有关如何制作某一食物的说明组成。recipe用作隐喻,谈论人们期望会产生某种结果的某种形势或环境。说one thing is the recipe for another thing是指做第一件事或拥有第一个事物很可能会引起做第二件事或拥有第二个事物的结果。这一说法可用来谈论具有积极意义或消极意义的事物。

Universities depend less on government grants; a significant slice of their income is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参考译文:大学对政府拨款的依靠更少了;他们的收入中有一大部分来自私人捐赠。

分析:a slice of bread, meat, cake, or other food是从大块的面包、肉、饼等食品上切下的薄片。a slice of用作隐喻,指某物的一部分。a slice of something such as money or profit可用来指钱或利润等事物的一部分。

3.翻天覆地法

The purpose of a test is to show what you have learned about a subject. The wo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a single test.

参考译文:考试的目的在于显示你对某一科目的掌握程度。一次考试不及格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因此不必为一次考试过分担心。

分析: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十八拍》中有诗云:“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此处的“天翻地覆”是指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让人感觉物是人非。我们所谓的翻天覆地法,采用的也正是这层意义,意思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例如上面例句中的The world won’t end被翻译为“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就颇有这种味道。

There was no explanation of what might be wrong. I went through the roof and slammed down the phone.

参考译文:我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可能出错的说明。我怒火中烧,狠狠地摔了电话筒。

分析:说someone hits the roof or goes through the roof是指某人勃然大怒,常常表示说话者认为此人的发怒没有道理或不可接受。这些短语用于非正式场合。

It could also prove a disaster for many of the ailing British hotels and tourist attractions that rely heavily on American holiday makers.

参考译文:对许多严重依赖美国旅客的不景气的英国旅馆和旅游景点来说,它也可以说是一场灾难。

分析:说someone is ailing是指某人得了病,并且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这是旧式用法。an ailing organization or society是一个有许多问题,尤其是财政问题的组织或社会,而且这种情况未必能改善。这种用法在新闻报道中最常见。

上面的三种方法,无论是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使得译文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如果从比较理论的角度来讲,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的“归化”策略。这里有必要简要地介绍一下“归化”及与之对应的“异化”理论。这一对理论是韦努蒂1995年在他的名著《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的。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韦努蒂将之界定为“a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target text for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Shuttleworth and Cowie). While Chesterman defines domestication as this domestication assimilates a text to target culture and linguistic values”。而对于“异化(Foreignization)”,则是指“taking the reader over to the foreign culture, making him or her see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fferences”。简单说来,我们可以对“异化”和“归化”进行这样的归纳:归化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以及译文的读者为归宿,强度用目的语本身的要素替代源语中那些相异的要素,从而使得译文比较容易理解,通俗易懂;而异化则是以源语(source language)或者原文作者为归宿,主张保留源语中与目的语相异的要素,并保持原有的“异国情调”。

对于语言的发展而言,“异化”式翻译可能会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例如,鲁迅从语言转换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固有的白话文不够用,便只得采些外国的句法。比较的难懂,不像茶淘饭似的可以一口吞下去是真的,但补这缺点的是精密”(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57页)。在这样预设之下,在对东西方两种文化进行转换也即翻译时,他所认同的肯定是以源语为本位的直译翻译法,目的是减少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他者的暴力变形,追求源语文化原质性的引介。“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得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75页)但对于专八考试而言,考生应该尽量采用归化式策略,而不是异化式策略。

第三节 未来走向

对于专八翻译考试内容未来走向的预测,有必要以过去的历年真题为基础,所谓“察古以知今”,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首先来观察一下下面的这个表格:

汉译英部分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技巧分享,如何在两个月内备考英语专业八级(2)

英译汉部分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技巧分享,如何在两个月内备考英语专业八级(3)

从上面表格统计的情况来看,专八翻译部分涉及的文体并不多,主要包括散文和论说文两种文体,有时候也会考查说明文。其中,以散文为主,论说文次之。所以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应该以散文为主,论说文为辅。需要有意识地准备一些散文,然后是论说文。至于小说、诗歌、戏剧或学术论文等文体,基本上可以不用考虑。

从专八翻译内容的题材来看,历年的翻译段落都是较正式的语体,涉及人文、历史、科技等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看,涉及哲人的思想、作家的作品或思想介绍、风俗习惯、城市及公共机构的介绍、国际关系及国际政治、个人见闻及随想。纵观历年考题,以人生哲理、道德教育内容为多,所以平时阅读时,多读这些方面的英文作品。此外还应多读类似的汉语作品,以便英译汉时有更多的汉语资源可以调用。

另外还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考试从来未涉及纯粹的学术问题,也未曾涉及非正式的讽刺性杂文和小说、对话等。这就提醒考生,不能拿学术类的翻译或非正式的讽刺性杂文和小说、对话等当作自己平时的练笔。

专八翻译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翻译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阅读水平。所以在翻译这一板块当中,一般都不会为学生设置理解上面的障碍。例如,为了便于理解,命题人员一般提供较多的上下文,而考生只需翻译加下划线的部分即可。

第四节 备考攻略

在准备专八翻译部分的时候,首先要为自己武装一套先进的方法。依据本书编者的多年教学经验,建议考生不妨尝试一下这样一种练习方法:reverse translation,即回逆翻译。所谓回逆翻译就是先把英语译成汉语,再根据汉语的译文,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最后的工作则是将自己翻译而成的英语与原文的英语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特别是要体会英语原文的某些妙处,并对这些妙处加以自觉的内化。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中式英语,从而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句子和段落。汉译英同样如此。

除了方法之外,考生最好准备一部较好的词典。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词典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翻译而言会发挥参考性作用。例如《牛津高级英语学习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的主编荷恩毕说过:“一部正确使用的词典能告诉你的不仅仅是如何拼写单词。它能拓宽你的英语知识,提高你的英语水平,其作用远远超过任何一本教科书。”许多考生在平时备考的时候,特别喜欢翻阅词典,这无疑对他们翻译水平的提升会有较大帮助。甚至鲁迅在翻译的时候都是“字典不离手”,这足可见字典的作用有何等重要。不过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考场上是不允许准备词典的,所以建议考生平时准备时,最好先完全模拟考场真实环境,将词典放置到一边,然后进行全部的翻译。翻译完之后,如果想检查自己的译文是否合适,再借助词典。简言之,就是翻译的过程中尽量脱离词典,翻译后的检查中则可以借助词典。需要注意的第二点是,词典虽然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但也有它的局限。关于这一点,著名台湾乡愁诗人、翻译家余光中在《翻译和创作》中曾说:“翻译,尤其是文学的翻译,是一种艺术,变化之妙存乎一心。以英文译中文为例,两种文字在形、音、文法、修辞、思考习惯、美感经验、文化背景上既如此相异,字、词、句之间就很少有现成的对译法可循。因此一切好的翻译,犹如衣服,都应是定做的,而不是现成的。要买现成的翻译,字典里有的是;可是字典是死的,而译者是活的。用一部字典来对付a sweet smile, a sweet flower, candy is sweet中的sweet,显然不成问题,但是遇到Sweet Swan of Avon, ‘How sweet of you to say so!’ ‘Sweets to the sweet, sweet smell of success’这些例子,是任何字典都帮不了忙的。”这就提醒我们,词典虽然有它的价值,但绝对不是万能的。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将词典中的释义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译文中来。

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有意背诵一些专有词汇及词组,特别是一些人名、地名等,这些词汇及词组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翻译方法。例如:

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亚

George W. Bush 乔治·W·布什

Mark Twain 马克·吐温

Helen Keller 海伦·凯勒

Allen Greenspan 阿伦·格林斯潘

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Vancouver 温哥华

Mexico City 墨西哥城

Seoul 首尔

Edinburgh 爱丁堡

Frankfort 法兰克福

East River 东河

West Point 西点

Green Island 绿岛

Big Rapids 大瀑布城

Windward Islands 向风群岛

丁克族 dink/dinc double income no kid/child

象牙塔 ivory tower

武装到牙齿 armed to teeth

纸老虎 paper tiger

一旦有了类似上面的固定译法,考生就不需要为求创新而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译法。当然,上面给出的也只是挂一漏万,更多的还需要考生平时多注意积累。我们在后面的附录中也提供了一些备用的译文,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具有参考价值。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