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三四年级是个分水岭,很大原因就是孩子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积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都开始在学习成绩上得以体现。其中,作文是很多孩子的一道难关,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非常头疼的难题。写作文是孩子语感、语言积累、思维逻辑、生活经验积累等的综合展现,绝对不是一日两日之功,也不是到时报一个作文班就能短期提升写作水平的。二年级不练习,三年级写作文真的会成为很多人的老大难。在这五个方面,大家必须要提前准备。
一、阅读是锻炼语感、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读书的时候,要主动圈画好词好句,运用积累本摘抄好词好句。
1.大量的阅读是写作文的基础。
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这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并且会在家庭教育中去重视的一项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只有在写作文之前,孩子有大量的阅读做积累,有持续的输入,才能在写作训练时,厚积薄发,有较好的输出。
2.不同种类的书,阅读目的不同,很多读物中的精彩语言,要学会圈画、摘抄、积累,并尽量给孩子提供条件理解、运用。
说起这个话题,很多中高年级的家长都会困惑:我们孩子也经常读书啊,可是写作文时候还是词穷,语言写出来干巴巴地,读起来味同嚼蜡。还有的父母吐槽孩子:从小读书不少,识字量也很大,但写作文时,别说语言优美丰富了,错别字、病句不断,真不知道书读到哪里去了!
(1)首先,不同种类不同主题的书,孩子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效果也是不同的。
科普类的书重在积累科学常识,安全教育类书籍重在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而经典文学读物,除了感受情感、人物形象,重点就是学习语言。不是说孩子读书多,就一定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能写出好作文的。
(2)我们和孩子交流后会发现,大多数低年级孩子在阅读时候关注的是情节,尤其是对有趣的情节记忆深刻,而书中的语言,孩子则不会主动去识记。只有反复听反复读,并且在生活中有和词句相似情境出现,孩子才可能会想起来。
比如,我三岁半的女儿在听我读书时,有个词语“满身大汗”,她在听我读书的时候,注意力都在情节上,即使简单的情节她能跟着我复述,但我并不认为她会留意词语。但有一次外出游玩时,跑得大汗淋漓的女儿突然说:“妈妈,看我热得呦,满身大汗!”宝爸激动的一哆嗦“闺女竟然会用四字词语了,哪里学的?”我最清楚:在反复听妈妈读书时,她无意识地吸收了,刚巧今天她有了体验,就在情境中理解,并且能学以致用了。
但是书中的词语、句子,太多都是生活中我们不会经历、体验的。而且不是每本书、每篇文章孩子都会反复读。那孩子潜意识里留有浅印象的词句就会很快被淡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时候,笔和积累本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在平时阅读中,好词好句让孩子圈画出来,时间允许的话,让孩子养成摘抄的习惯就更好了。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二年级一年的积累,就能让孩子在三年级写作文时很快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