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学后,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小学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中学却是主动地学习。主动地预习、主动地听讲、主动地复习,整个学习过程都突出“主动”二字,那么,在课堂的听讲过程中,主动体现在哪里呢?
从小学开始,老师经常说,上课听讲要用心、要专心、要主动,但标准是什么呢?
同学们当然会回答:不走神,精神集中。
这是一个理想的答案吗?阿武老师是一个从教20余年的中学老师,同学们的这个回答并不是我认为最理想的答案。不走神,精神集中这是听讲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如果只做到把精神集中到老师讲授的内容上,紧跟老师,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听进耳朵里记熟,再弄懂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一般来说就能收到效果。因为这种听讲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同学上课时的思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学习的效果并不良好。
怎样摆脱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让听讲变为主动呢?我认为有一条是最基本的,这就是要超前思维。
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概念时,许多同学都墨守陈规等着老师讲,而不是试着去定义它,同学的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如果一个概念被提出后,还没有等老师讲,同学先试着去定义它、理解它,这就是超前思维。基于所思考的问题,周围的人都只局限在常规的“听讲”模式里面,而只有一小部分人,却可以打破常规,天马行空的想象,这部分人就是学霸。
如数学的“同底数幂运算”在八年级上册讲到,课堂上老师提出这个知识,学霸就会想,同底数幂运算里四则运算都可以吗?为什么教材上只讲了乘法与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学霸就会想:同底是相同的底,可以是数字,也可是字母,也可以是表达式;指数相加指的是正数相加,正负数相减,负数相加等等。一个概念提出,当老师还没有讲之前,学霸在短短的时间里思考了这么多东西,让自己的思维跑到了老师的面前。
这就是主动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概念、定理、公理等都是自己定义推导出来的或经历了自己的一番思考。同学身临其境,清楚了学习过程,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理解就深刻了,掌握起来也会牢固。即使在以后学习中出现了短暂的忘记,同学仍然通过重新推断而得出结论。
如果老师说,某某同学,上课认真一点,集中精力,这说明已经触及了听讲的底线。而上课的最高境界是主动地去学,而主动地去听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超前思维。
我是历史阿武老师,欢迎关注、分享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