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宝上幼儿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朋友圈里清一色是类似下面的这种内容:
因为,我也走上了这条路!
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卡”成了幼儿园小朋友家长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当然也有是培训机构要求的)。
拿彤宝最近的日常打卡内容来说吧,有三字经、中文和英文简单自我介绍、某鱼APP英语绘本、好习惯养成……
有一天晚上,由于操作过程不熟悉,再加上打卡项目多,我和彤宝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家长互相询问打卡方法,前前后后用了两个多小时,结果还有没完成的。
打卡不仅限于朋友圈,还有需要拍视频发到群里的,也有需要在幼儿园APP内完成的。
“妈妈,我不想录!”
“就不说!”
孩子常常会不配合,免不了出现我吼她哭的现象。
其实我也有点小情绪:刚上小班的孩子就要天天做这些形式作业?
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形式化而磨灭?
孩子会不会出现过早的厌学情绪?
孩子会不会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录视频?
……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
另外,“打卡”的形式给家长带来了压迫感,还有可能就是打卡的内容不切实际或难实行。
那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这件事呢?
我给自己提了两个问题:
这些打卡行为对孩子有没有好处?
要不要和老师对着干?
幼儿园老师提出的各项打卡内容很多是基于“家园共建”,希望孩子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养成好习惯。
比方说早睡早起、按时就餐、多喝水、每日阅读等,本来很多就是需要在家完成的,老师只是更系统化地提出来,用“打卡”的形式督促家长执行而已。
这些习惯对孩子是有益的,如果没有“打卡”,有可能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好习惯养成是需要连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