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挫折能力较弱
很多孩子出现“习得性自暴自弃”是因为曾经失败后,出现了恐惧与自我否定的情况。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新闻。
6岁的小筱,参加了一次钢琴比赛,在比赛前,老师对她和父母说,孩子的表现非常好,一定能得奖。为此,小筱也是信息十足。
可是在比赛的时候,小筱却太紧张了,导致一个音符弹错,最终于奖擦肩而过。
后来小筱就再也不愿意学钢琴了,无论父母怎么劝,小筱都说:“我不适合学钢琴,我太笨了,学不好”。
其实,小筱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是由于小筱笨学不好,反而她很适合学,而且平时学的很好,只是在表演的时候太紧张了,导致出现了异常。可正是因为小筱对自己信息太足了,失败后反而无法接受,无法面对,出现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当一个孩子对结果的期望太大,却失败了,孩子无法接受,是因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太差,从而孩子会出现接受不了现实,而变得自暴自弃,若时间久,父母未作出适当的引导,孩子就会从自暴自弃变为“习得性自暴自弃”。
- || 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
现在很多父母越来越懂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同样父母也重视孩子的未来,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我们对孩子有这超高的要求,可也是因为这样一些超高的要求,不但不能培养出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
表姐对女儿的要求非常高,从小就要求女儿要好好学习,以后考取北大清华等这样的国际名校。
也是因为如此,表姐对女儿的成绩很重视,每次孩子考试不好,就找原因,为孩子报辅导班。
去年的时候孩子的数学成绩有所下降,表姐为了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于是为孩子在假期报了数学辅导班,可是一学期辅导下来,孩子的数学成绩进步并不明显。表姐看到孩子成绩的那一刻,快要奔溃了。生气的对女儿说:“这么让你学还是考不好,你会什么?你能做好什么?在家什么都不让你做,就让你好好学习,却依然不行”。
可是今年,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表姐越生气,对女儿越严格。
其实,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就会要求越高,孩子的心理压力越大,此时孩子就会变得战战兢兢,胆小甚微。若一旦孩子表现的不理想,而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孩子就会产生“我很笨,我学不好”“我没用”等自暴自弃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为“习得性自暴自弃”。
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往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若是我们不注意,就很容易让孩子变为“习得性自暴自弃”,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这样做,从而养出自信的孩子:
- || 首先,父母要用共情的方式多理解孩子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优秀,可是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优秀的,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习,才变得越来越优秀,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理解孩子,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或者孩子做的多么不好。
往往我们总是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笨?”
“这么简单都做不好,你能做好什么?”
“都不知道为什么,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
“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人!”
其实我们这样打击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重视问题,能够改变,从而做的更好,可是往往就是我们这样的话,不但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只有我们对孩子的表现用共情的方式表示理解,才不会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
记得之前有次,带儿子去学画画。
可是儿子却画了很多次,依然画不好,于是儿子生气的将画笔仍在一旁,对我说:“妈妈,我不要学了。”看这儿子既生气又无奈的表情。我对儿子说:“你是不是觉得很难画?”儿子点头:“好多次都学不会!我不想画了”。
于是我继续对儿子:“妈妈理解你的心情,如果让妈妈学习,妈妈也不会很快就学会的,不过你看,你现在和妈妈当初的条件不同了,妈妈当时是自己学习,可是你有专业的老师教你,而且有那么多喜欢画画的同学,只有你用心学,好好画,不懂就问老师,一定会学会的。”儿子听完对我说:“可是好几个人多学会了,我却没有。”我说:“没关系,也许他们有基础,但是只要你用心好好学,你也会很快学会的,妈妈陪你再试试吧!”
儿子点头,继续练习了起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想自暴自弃,就想放弃,而此时,我们不能对孩子进行训斥责骂,而是要用共情的方式理解孩子。
也就是说:我们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用共情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理解,比如“妈妈理解你的心情,如果让妈妈学习,妈妈也不会很快就学会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是我笨,才会用积极的想法去面对问题。
- || 其次,对孩子多鼓励,少打击
当孩子表现不理想的时候,其实很担心会被父母责骂,此时孩子期望父母能够鼓励自己,让自己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多鼓励孩子,少打击孩子。
曾有次的网上看到一名网友的分享。
她说小的时候,自己在一次老师提问的时候没回答上,老师说:“这么简单都不会,太笨了”,回家后自己一直闷闷不乐。
后来妈妈和自己问,自己说了之后,妈妈对自己说:“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笨?”自己点头,妈妈继续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妈妈却不这样认为,若果你都笨,那么你们班上那么多人,基本大家都笨了,因为你每次学习在班级都是前5名,那之后的学生是不是更笨。再说妈妈并不觉得你笨,你记得吗?上次我们一起去玩的时候,妈妈书包的背带坏了,是你出的主意我们才修好的,所以妈妈不觉得你笨,反而觉得你很聪明。”“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了解的知识,就算是老师,比如数学老师,他可能就不懂的语文的语法。所以老师的说法是不对的。”
自己听完后,也觉得妈妈说的对,自己很聪明,为此自己到现在一直都很自信。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若是总被打击,而没有鼓励,那么孩子就会陷在自卑的牢笼内,不可自拔,最终变为“习得性自暴自弃”。只有我们多鼓励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更勇敢,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孩子才会有勇气面对。
我们可以这样做:
先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然后用共情的方式表示若是自己可能也会这样想,然后告诉孩子,自己觉得孩子很优秀,最后列出孩子曾经做过的一件事,让孩子更加认为自己很优秀。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正确面对问题,不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从而建立起自信,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