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抑郁的孩子,每天被负面情绪困扰,久而久之,内心变得十分焦虑、压抑、悲观。
开始反反复复请假,状态不稳定,甚至最后演变成直接不去了,最终只能选择休学在家。
父母焦头烂额,想要改变孩子,劝孩子重返学校,但往往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让不少家长内心产生恐惧。
父母和孩子如何冲破黎明前的最后黑暗,走出这段家庭的沼泽地带?
这篇文章将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享,并且给出几条建议供各位家长进行参考。
一、发挥持久战的精神
*曾在《论持久战》中提到:“抗日战争不会很快结束,但肯定会结束。”
休学也是如此。
我们接触到的孩子休学一年两年的都有,一般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回到学校。
有的家长感觉跟孩子讲讲道理,调整调整,孩子就能回到学校。
以我们的经验来看,应该不可能。
那有的家长就很悲观地说:“孩子是不是就会变成啃老族,这辈子就完了?”
其实也不太可能。
孩子成了休学的状态,是家长多年不恰当养育的爆发,不是说两次打两次,把手机断网,孩子立马就会变好。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有蓬勃的生命之火,都有自主发展的潜能。
父母看到的是孩子一天天长大变强壮的身体,其实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还有一种东西,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把它称为一个人的“精神胚胎”,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人的“心理自体”。
一个人的“精神胚胎”从出生开始就引导孩子的发展,他的的好奇心、学习动力、探索欲是天生就有的,成长和发展是人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尽力适应环境,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在社会上以最好的姿态生活。
一个人天生就有需要被主流社会价值观接受的*,他知道要获得这样的资格,需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帮助别人。
每个人都天然愿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这是人类本能,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肯定会从休学中走出来。
所以家长应该既要抱着必胜的信心,又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二、帮助孩子复学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家长通过学习改变认知,开始学着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第二阶段是孩子觉得安全感得到满足,进入控诉阶段,开始和家长吐槽曾经遭遇到的问题,甚至会退行的状况,像个小孩子一样向妈妈求安慰。
第三阶段是家长要“主动出击”,发现孩子的兴趣,聊他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第四阶段是孩子主动谈学习,主动让妈妈帮忙补课、去学校沟通,直至复学。
复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四个阶段可能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甚至交叉循环,出现反复休学、复学的情况。
每个孩子复学的速度也各不相同,有5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孩子自身的特点、父母的人格状态、夫妻关系、孩子的成长经历以及从小到大的学校环境。
即使孩子复学了,家长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要想着等孩子一复学就能像以前那样高效地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
三、改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家长所做的所有工作第一步是改善家庭环境。
孩子在家里觉得舒服,不那么难受,孩子就可以将过去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说出来,说出来就是一种创伤的疗愈。
家庭环境改善了,土壤肥沃,孩子排泄出来的心理垃圾,都被家庭消化掉,心理营养也就能补足。
就学校环境而言,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通过帮助孩子转校、走读等方式,减少学校环境对孩子情绪带来的影响。
面对老师同学,家长要做好孩子的“防火墙”,替孩子承担一部分来自老师的压力。
比如,提前和老师做好沟通,把话说在明处,请求学校保密,并争取获得老师和学校的理解和信任,为孩子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提前预防避免挫折
如果孩子复学后,干劲十足,情绪高涨,学习效率也不错,觉得很快就能跟上学习进度了。
但复学一段时间后,无法保持很好的学习状态,可能会出现状态的“大滑坡”。不仅学不进去,焦虑、低落情绪又出现了。
情绪起伏大,往往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孩子复学后可能因为一些事件激活了在校园里曾经受过的心理创伤。
比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人际关系冲突,老师、同学不经意间的言语举止等。
这些事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愤怒、恐惧等情绪。
二是,孩子可能对复学初期的良好状态有不理性的认知。
有的孩子是为了“讨好”妈妈,跟妈妈说自己要复学,事实上他的力量还不足,是假装坚强。
孩子刚开始复学的时候是有些亢奋,但很难有人一直保持着“打鸡血”的状态,这会透支体力和精力,终有状态回落的一天。
比如,上课时候认真听讲、情绪平静,也有走神的时候,但能较快回过神来,这是大部分学生的正常状态。
可很多刚复学的孩子不明白这一点,高昂的状态一旦被打断,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以为学习能力又不行了,又想着回家躲躲。
应对这种情况,提前预防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复学前无比期待,信心百倍,那一定要找机会与其深入交流。
家长首先肯定孩子积极向上的态度,但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不要把复学过程想得太简单。
复学刚开始,更不要奢求孩子迅速回到之前的学习成绩或者状态。
当后续这些挫折真的出现,孩子的情绪开始波动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加强自我觉察,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心理创伤被激活了,尽量避免再次陷入负面情绪。
总而言之,在孩子休学和复学期间,家长尽量做到不强求、不干预,无条件接纳,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回归校园。
最后,预祝孩子们复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