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两次考试受挫之后回家调整,一直玩手机,逃避和家人沟通,认为爸妈不理解他,面对学习,考大学,爸妈该怎样跟孩子有效沟通? 孩子进入严格(军事化)管理的学校,进入重点班,倒数第一,孩子对学校严格管理,有抵触情绪,成绩一直退步到全校倒数,孩子瞧不上死读书,善于交朋友,抽烟、早恋,两次考试受挫后调到实验班,目前状态:消极、逃避、不跟人沟通。
如何沟通? (一)、如果学生不是主动的,有意愿的沟通(不是主动寻求帮助),经验告诉我:失败的次数远大于成功的次数。“时机问题”,他要先向我们先伸手,沟通才有效。 (二)、参考21堂课。“就事论事”。关于孩子学习问题,单纯的说学习问题,去情境化,去情绪化,不带个人目的,不要因为马上高考了,围绕高考来说学习的事。哪怕考倒数第一,什么都不会,唯一能做的:把时间精力用到学习上。人不是机器,人有感情,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时间精力用到学习上。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愿意跟爸妈伸手求助? (一)、让孩子找到被理解、被懂的感觉。(二)、在懂他、理解他的基础上,让孩子感受到爸妈有能力帮他,或者能借到力(有能力找到,有能力帮他的人)。 孩子觉得你是懂我的,理解我的,又有能力帮助我。你不去评价我,在跟你聊天沟通时,不会给我额外的压力,不会带有太强的私人目的。当孩子觉得安全、可靠。他会给父母信号,主动求助。 孩子不跟爸妈求助,不沟通原因:①、我如果跟爸妈沟通了,爸妈更多的说高考的事,孩子的感受被忽视,处境不容易被理解。②、说了也没啥用,除了你们给我更大的压力,或者指责孩子。你又没能力帮,沟通完了还整一肚子气,整的没尊严,很屈辱、很痛苦,所以就不沟通了。 孩子并不是不沟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找我们沟通,会渴望爸妈或老师对他施以援手。只要孩子看到这种可能性,几乎所有孩子都向外伸手。
信息里投射出来:(一)、严格管理,孩子会有抵触情绪,一般情况下,被控制多的、情感绑架、道德绑架的孩子,对管束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本能的抵触。检索: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多?(二)、吸烟、早恋、交朋友,投射出孩子的孤独感。孤独的、不被理解的、缺爱的孩子容易早恋、交朋友,在外面获得友情和恋情来弥补家庭里情感的不足。如果家庭里爱足够多,孩子早恋的意愿就会减弱,包括对朋友的依赖,朋友的选择就不一样(他会有选择性的交朋友)。如果什么样的朋友都交,投射出家里的爱不足、情感不足,孩子的家庭生活比较孤独。而且孩子的感受长期被压抑。(三)、有压力。孩子要求从实验班调到普通班,家长没同意,孩子对自己有期待,但自己能力不足以处理这种压力,所以两次考试受挫,就回家一直玩手机,看似孩子一直玩手机,不学习,恰恰是孩子的压力比较大,他逃避的是无法承受的压力,他没法去面对它,在这种恶性循环里,如果及早的调到普通班,比如:在重点班他过限的压力处理不了,会消耗他,反而成绩就会退步。并不是说孩子在重点班就一定能进步。如果在重点班,他的压力太大,他又没能力处理,反而就形成了消耗,成绩就容易退步。后来到实验班,再次考试受挫,压力处理不了,成绩退步一直推到全校倒数,如果再承受不了,就回家调整了,一直玩手机。他一直处在过限的压力状态。 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不学无术、没有追求的孩子,如果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羞耻心,没有上进心,我们想象一下:孩子倒数第一,没有必要回家调整,他回家调整什么呢?我能接受我倒数第一的状态,考上或考不上大学都能接受,他何必回家调整呢?还是不能接受他这样,他还想好,他本来压力已经过限,他越想好,压力越大。杨老师高中辍学一年返回学校时的目标:①拿一个高中毕业证就行了。②参加高考,等将来有孩子了好给孩子讲,最起码也参加过高考,考上考不上无所谓。考个安阳师专(大专)就行了。把过限的压力退掉之后,读书效能是非常高的。因为消耗少了,注意力焦点集中到事上。 这孩子一直处在过限的压力状态。考到这个学校之后,给他换到普通班,也许会好一点。
爸妈跟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一)、他不伸手时,你去帮他,基本上是无效的。(二)、要想让孩子求助,让他感觉到:①、你懂他、理解他。②、让孩子感受到,我是有力量,有能力帮助你的。 有家长说: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我理解他?我们问自己:假如孩子不上学了,你还能爱他吗?孩子不参加高考了,你还能爱他吗?他参加高考了,没考上,你还能爱他吗?他就这样了,我们还愿意爱他吗?还能爱他吗?当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测的只是同情和理解的范围,我情感的边界,理解的边界在哪儿?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懂他?这种懂不是逻辑上的懂,是情感上的感同身受。你要有这种感觉他才能感觉到,你这种情感的范围,能够把这个孩子涵容在内,接纳在内。这个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如果你们没有交集在一个圈里边,他在你理解的情感的范围很远的地方,我们怎么努力也够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