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钱守旺
一、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数学活动。对学生来说,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并不简单就是一个个需要去识记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尝试解决的任务。设计“有过程”的教学可以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具有挑战性和富有活力。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页。
三、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在精确计算中,通过多种算法的体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个性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在上本节课前,我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前侧,下面是其中的一组数据: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次进位加法,虽然学生没有学过,但错误率仅为16.8%。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学生感到很困难,错误率达到了31.5%。
(3)有些学生虽然竖式计算结果正确,但格式有问题。有些学生是家长教的,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自己并不清楚,家长只是直接告诉了计算方法。
2、教材分析
进位加法部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例3仍然利用了乘车的素材,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小棒10根变成1捆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教科书还在第11页的虚线框里说明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后怎样在和的个位上写数。教材这样编排,一方面突出了进位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将在前面不进位加法中学习的对位、从个位加起和进位等贯穿起来,为后面总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呈现计算法则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从前面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这样不但总结出从个位加起,学生在讨论中还发现“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从而体现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材没有给出加法法则的名称,而是提示学生思考“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其目的在于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而注重学生对两位数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教师应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模型,精心设计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拼摆中感悟到“满十进一”,并向学生渗透“位值制”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68 20 42 30 87-50 29 40 36 40
51 32 76-51 64-32 37-21 74-14
37 3 6 39 46 5 58 7 24 63
[设计意图:口算是笔算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口算水平提高了,才可能提高笔算水平。上面一组口算涉及到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估算训练
(1)课件展示: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酸奶,要往盒子里装,10瓶正好装满一盒:出现(12 和 17)
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需要几个盒子?你是怎样想的?
(2)再次出现小红、小明装酸奶情境图:
分别出示酸奶数:(13 18),两个空盒子。
教师追问:给的盒子数够吗?差几个盒子?
(3)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下面的直条。
提出以下问题:
用3条,能把绿色的格子都盖上吗?
用4条,能把绿色的格子都盖上吗?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在通过模型培养估算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十进制的理解。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满十进一”。]
3、探究算法
(1)出示:笑笑有19杯酸奶,淘气有18杯酸奶,都要装在盒子里,三个盒子装得下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19和18的十位数字相加是2,9和8相加,满十进一,满十进一后个位还有数, 所以3个盒子不够。
教师追问:4个盒子够吗?为什么?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19和18,他们两个个位相加不超过20,所以4个盒子肯定够了。
老师追问19 18=?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师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圆片,看一看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学情预设:
(1)10 10=20 9+8=17 20+17=37
(2)19 10=29 29+8=37
(3)20+18=38 38-1=37
(4)20+19=39 39-2=37
(5)竖式的方法:
当学生说用竖式计算时,老师追问:都有谁会用竖式算,让他们试着写一写。
全班同学都写18 19的竖式,其中一人上去板演。边板书边追问,师生呼应着说出:9 8等于17,在个位写7,向十位进一,1 1 1=3.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小小的“1”是哪里来的呢?它要和谁进行相加?这个3是哪来的?老师巡视,并找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强调: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
针对前测的错误,出示19 18=27,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学生还有可能出现别的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体现估算和算法多样化,我更换了教学素材,降低了计算的难度,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安排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让已经会计算的孩子能够借助模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让以前不会计算的孩子在拼摆中理解算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算法多样化。在这里模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学生搭建了更加丰富的平台。]
3.反馈练习
(1)教师出示教材第11页的情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