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准,是演绎一首音乐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否则, 无论你技巧多么精湛, 左右手配合多么娴熟, 如果因为音准影响音乐表现, 那么, 将导致整个演奏的失败。
( 一 )手型问题
良好的手型是完成音准的前提。那种横切按音, 手指过分闭合或过分展开以及手指关节屈曲过度, 肌肉紧张的手型是不对的。横切按音, 因为手心朝向前胸, 造成用力方位不对, 使外弦承受的力大, 内弦承受的力小, 这样, 切弦五度音就不准。应当将左手心朝向地面, 左手食指贴近琴杆, 这样,按音时内、外弦承受的力才基本相等, 当空弦五度音调准后,按音的切弦五度音才会准确。 有时, 因琴弦使用时间过长,弦上附着的污渍过多, 使弦线振动系数发生改变, 也会出现空弦音调准了, 而切弦五度音不准, 此时, 则应将内外琴弦全部更换。 手指紧闭本身就是一种紧张的姿态, 更因为这种姿势在按音时, 势必造成按音动作的“双过程 ”, 这就是:先展开, 再按下去。 否则, 音就不准。 这样, 就影响按音的准确。同时, 在快速情况下, 还影响节奏时值的准确。 那么, 过分展开的手型如何呢? 首先, 因为过分展开时, 有用力僵硬的感觉, 而使手指紧张, 从而影响手指的灵活性, 容易造成按音不准。 笔者认为, 理想的手型应该是在放松状态下, 1、4 指之间 保持一个纯四度的音程距离为最佳手型 ( 原把位因为指距过宽, 可改为空弦至第 3指之间保持一个纯四度距离, 这样, 小指才会保持放松状态 ) 。 从传统概念的第二把位开始, 1、 4指之间保持一个纯四度距离, 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把位的划分, 是四音为一把, 如果 1、4指已经把该把位的 1、4音把握住了, 那么, 中间的 2、3 指可视为机动的应变指, 再在瞬间调整半音或全音距离就容易多了。 演奏半音阶时, 则 1、4指保持一个小三度距离亦能取得按音准确的同样效果。 那种手指关节屈曲过度, 左手手指 2、3关节接近直角的手型, 是僵硬的, 影响音准及揉弦, 均造成不良影响。 良好的手型, 在演奏快速乐段时, 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触弦动作直截了当,音准可靠音准的完成, 总的来说是恰当的指距与恰当的指压相结合的结果。 由于二胡没有指板, 手指触弦后, 可以使弦的松紧度发生改变, 而使音升高或降低。
尽管如此, 但笔者认为:指距的展开是决定因素, 而手指的压力是配合因素。 曾有一种说法, “按音偏低时, 加大手指压力, 就准了;按音偏高时,减小手指压力就准了”。 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 这种把指压作为音准的决定因素的观点是不妥的。 因为, 音演奏的准与否, 是在手指触弦到位的头一瞬间, 就已经决定了, 那种手指到位后, 另加力或减力去纠正的音, 无论其动作多么快捷, 都是不正常的音准。 它的全过程应该是:手指展开 (在一个把位内或全音或半音 )的同时, 顺势给予触弦恰当的压力, 从而得到一个理想的音准。 这里, 手指展开是首要的, 如果音不准了, 宁可重新展开指距, 也勿用指压去帮助, 以免养成不良习惯。
( 二 )指法和指序的问题
指法和指序处理不好时, 亦会影响音准。 一般而言, “顺指指法”, 如音阶或旋律的上行 1、 2、 3指或 2、3、4 指, 或下行的 4、3、2指或 3、 2、 1指等顺指指法和指序, 相对容易演奏准确。 这均属于常用的在一个把位内的指法和指序, 其两个相邻的手指均在大二度或小二度之间调整变化的, 为常用指法。 如果两个相邻的手指要演奏小三度音程, 两指间则要作 大幅度伸展。常用 3、 4指间的伸展指法, 遇到这种指法时,常常因为伸展度不够宽, 而使发音偏低不准。 另外, 1、 4指之间, 演奏纯四度或纯五度, 为正常指法, 1、3 指之间演奏纯四度或 1、2指之间, 2、 3指之间演奏小三度的指法为少用指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遇到这种指法时, 手指亦要作大幅度伸展, 方能把音演奏准确。
如果作者并未严格标明指法, 或标明了但演奏者认为不够合理时, 亦可作指法的修改, 应该尽量使用常用指法, 以免出现音准问题。
( 三)换把连接
二胡只有两条弦, 无论演奏练习曲或乐曲, 常常涉及到使用 3个八度左右的音域, 这之间无可避免的产生频繁的换把连接。 在换把连接中, 如何把握音准呢?
1、在滑动和移动的换把中, 多用顺指指法连接, 少用跨越指法连接。在换把连结中, 抓住换把连接的“领头音 ”是关键, 如果领头音偏低, 整个新把位全部偏低, 如果领头音偏高, 整个新把位全部偏高。 一般说来, 中、慢速度的换把连接, 音容易演奏准确。 在快速换把连接上, 极易出现音准问题。 在抓领头音的同时, 还要注意, 把动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卡在音与音的间隙之间, 不能把节奏时值扩大了, 消除连接中音的分配不均、强弱不等的痕迹。
2、跳指换把时如前面有空弦音出现, 则要抓住这个时间点去穿插换把动作。 比如《空山鸟语 》一曲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如果出现空弦音时, 持把部位还在常规下, 处于静态姿势不动的话, 那么, 突然换到原把位就很吃力, 这时可借助空弦音作跳换。 另一种, 弦上音至弦上音的跳换连接, 则要关闭腕轴, 大小臂作直接了当的快速连接, 方能保证音准及节奏的准确。 无论借助空弦音的跳换或弦上音至弦上音的跳换, 均应加强对传统把位概念的区域感、远近感的训练和培养, 这是保证音准的重要一环。 其训练的方法如:从空弦出发, 先练习跳纯四度、纯五度、大六度再过渡到纯八度直至练习跳复音程九度、十度、十一度 ……可以选一些这方面的练习曲进行练习。 如果, 丢掉了这种对把位的区域感 ( 即某个音处在第几把位 ) 及远近感的参照, 是很难把音演奏准确的。
(四) 音阶音程模进练习及各种转调练习
音阶、音程模进及各种转调会使指距作频繁的变化, 当你适应了这种变化, 其基本功就大有提高。 比如, 指距不外三种形态:( 1) 半音偏上;( 2)半音居中;( 3)半音偏下。 如加上调性变化, 指距的变化就更多更复杂。 转调变化时, 首先要调整原把位离千斤处的握把距离, 比如:D、 G调与 F、bB调的远近不同, 忽略了这个根本上的调整常常在转调时出现音不准。 还要注意在弦上保持一个纯四度手型的姿态时, 有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适应性变化, 即:原把位整个指距最宽, 中间把位逐步收缩, 高把位再收缩。 高把位收缩时,为了保持 1、4指之间的纯四度概念, 常常把 2、3指叠放于第二层面, 这种叠放, 演奏半音时常常需让出半个指位, 这样才能把音演奏准确。
( 五 ) 利用空弦及泛音
单方面从按音的角度去说, 音的准与不准不是绝对的,因为没有参照音的对比检验。 而空弦音和泛音, 就是这种参照音的对比和检验。 当空弦音、实按音、泛音交替出现时, 给人以统一音准的印象, 就是音演奏准确了。 如果实按音给人有音准的印象, 而泛音出现时, 泛音显得偏低或偏高, 或空弦音显得偏低或偏高, 那么就未达到三种音色的统一音准。 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 只能用按音去适应空弦音和泛音, 而不能颠倒过来。 因为空弦音和泛音是固定不变的。 空弦是预先调好的, 而泛音是按弦长的 1/2 、1/3、1/4……等处固定线段出现的, 是不能更改的, 但按音却是可以调整的。
( 六 )音准的连续性
所谓连续性, 就是当第一次把某一音高演奏准了, 而在穿*其它几个音之后再出现同一音高时却演奏不准了, 这就是对音高、音准的记忆力太差, 不能保持音准的连续性。这其中前后两次, 除可能有操作动作的变形原因外, 最根本的是头脑中对音准的记忆力有问题, 不知道如何重复到第一次的音准上。 为了保持这种连续性, 多使用保留指法 ( 或叫预备指法 ) , 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因为, 保留指法不但使指法运用简练有序, 还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按音。 当演奏准了的音, 其手指保持不动时, 经过几个音后再出现该一音高时, 音自然会是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