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儿童心理健康 实验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7-30 18:11:23

实验结果

哥哥训练2周后很快能灵活地爬梯了,与经过了5周训练和2周练习后的弟弟达到了相同的爬梯水平。

格塞尔进一步对同卵双生子进行了玩积木、球和学习词语、数字记忆等试验,结果不论哪方面,受训练的儿童在一段时间内虽然超过了没受训练的儿童,但达到某个年龄后,一旦给没受训练的儿童做同样的训练,没受训练的儿童马上就会赶上或超过受训练的儿童。

分析思考

基于他的双生子实验研究,格塞尔认为在儿童成长和行为发展中,个体生物学结构的成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尚未成熟之前,有一个准备的状态。这个准备状态实际上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

处于准备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这不仅表现为学习难度大,还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下降。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儿童心理健康 实验(5)

格塞尔基于自己的发现,提出了自己的育儿观念:

教育要基于一个基点——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不要老是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的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发展有关键期吗?

—洛伦兹的印证实验

“识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我们都曾听过这样的说法。但我们很难察觉的是:真的有这样的敏感期吗?

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的印证实验也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实验过程

洛伦兹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是先看到母鸭子,而是首先看到洛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洛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将洛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儿童心理健康 实验(6)

洛伦兹在对小鸭子这种行为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刚出生的20个小时内,小鸭子会本能地追随着首先映入它眼帘的活动物体,并误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母亲”。如果小鸭子第一眼见到的是鸭妈妈,它就跟鸭妈妈走;如果是一个人、一只猫或一个活动的玩具,它也会自动跟随。

而如果在这20小时内小鸭子接触不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两天后,无论是洛伦兹还是鸭妈妈,再怎么努力与小鸭子接触,小鸭子都不会跟随,也就是说,小鸭子刚出生时的认母能力丧失了。

实验结果

洛伦兹把发生印刻现象的这一特殊生理发展期称为“发展关键期”。

关键期这一概念强调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环境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明显,这个理论荣获了诺贝尔奖。

分析思考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关键期不是短暂的、严格限定的,而是在关键期,经验的影响程度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

因此,许多心理学家更倾向于采用“敏感期”来代替洛伦兹严格的“关键期”定义,即:在某个时间段内,儿童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儿童心理健康 实验(7)

心理学家发现:

儿童感官(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发展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

秩序的敏感期是从1岁至4岁;

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2岁至3岁;

书面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4岁至5岁;

动作的敏感期是从出生至6岁。

成人需要善于识别儿童的敏感期,并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其感知觉、动作、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实验

“玩心不退”“玩物丧志”,在我们的语境中,玩是不被鼓励的。但是,游戏是件正经事。在我们上学之前,游戏是成长最重要的途径。

实验过程

布鲁纳和雪尔华(J.S.Bruner &K.Sylva,1976)曾经做了这样一个比较性实验:要求3—5岁儿童取一支粉笔,并将其放在手够不到的盒子里,儿童必须把两根短棍接在一起,然后才能伸到盒子里,拿到粉笔。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儿童心理健康 实验(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