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数据,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又是一年“最难毕业季”。从2001年的114万,到现在的十倍增长速度,持续贬值的学历和攀升的就业压力,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尝试新的解决办法,比如主动延迟毕业。
从前,“延毕”的原因通常不是考试挂科、留学、当兵、创业延期,就是学分未修满、记过处分等,是学生们被迫的选择。而近年来,为了保住应届生的身份,从而获得更多的考研、考公、实习机会,还有的是为了参加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考,一批批学生开始选择主动“延毕”。
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显示,7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是大学生“延毕”的首因,其次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42.8%的受访大学生觉得选择“延毕”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
有人决定用延毕的一年时间找更多实习,让自己的简历更丰富,有人要思考清楚,自己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努力,有人则单纯想避开这“最卷的一年”。调查显示,延毕期间,针对毕业生的工作分配,准备各项资格考试(60.7%)、上课修学分(48.2%)、投简历找工作(45.8%),其他还有:实习(39.2%)、兼职(34.8%)、旅行放松(22.7%)、运动健身(14.3%)等。
那为什么毕业生对“应届”格外看重呢?
实际上,延迟毕业是部分学生顺应国内就业制度的做法。在暂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延迟毕业能在第二年保留应届生身份,享有同等的求职机会。
①延毕在公考中按照延迟后时间认定应届毕业生,比如本来是2022年毕业,延期到2023年,那就属于2023届应届毕业生。
②应届毕业生一般指毕业两年内,户口档案在就业市场或学校的都算应届。交了社保就不算了。为什么说“一般”呢?因为确实在实际操作中很灵活,看单位。
③2024届应届是指来年7月毕业的同学,应届是参考第②条,这两个不一样。国家公布第②条就是为了让考生保留应届身份,以便于解决就业、户口等问题。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发明毕业两年都算应届的事没几年,招考单位就只要当年应届了,比如限制只能2024应届生报名,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毕业生选择延期。
④应届毕业当年是考公最简单的时候,因为招岗多,相对来说毕业生少,不然毕业了能报的岗位就少了。作为校方,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硬性要求学生们同时入校、同期毕业,足以见得大学教育学制的灵活性、受教育者选择的自主性。
延迟毕业是学生与未来的一场“对赌协议”,不过,每个人的追求不同,选择不同。大学毕业生不是小学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希望在大四没有完成的事情,能够在“大五”获得圆满的结果吧。